比较·探究 *说虎 *智惩恶少
【学习目标】
1、学习《说虎》一文的文言实词。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用《说虎》中的观点解说本单元有关各篇的内容。
2.《说虎》一文的论证结构。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
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
不啻(chì):
之:。
食于虎:
〔译〕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寝:
处:
故:
一:
〔译〕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为:
是故:
类:
足:
〔译〕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试用《说虎》阐明的道理,解说《狼》、《李寄》以及《童区寄传》等篇的内容。
2、如果你遇到区寄、李寄、屠户相似的境遇(选一),你会怎样做?请在小组或班上讲述你编出的故事。
【达标测评】
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
①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②则人之食于虎也。
③故人之为虎食者。
④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拓展延伸】
课题:狼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2、积累文言词汇。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2、4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一 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二 了解作者:作者 ,字 ,号 , 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 。《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 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
四 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 顾野有麦场 一狼得骨止
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五 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
1、一词多义:
其: 1.恐前后受其敌( ) 2. 场主积薪其中( )
3.屠乃奔倚其下( ) 4. 一狼洞其中 ( )
5.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 6. 屠自后断其股 ( )
7.其一犬坐于前
之: 1.复投之 ( )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3.两狼之并驱如故 4.久之 ( )
5.又数刀毙之 ( )
以: 1.投以骨( ) 2. 以刀劈狼首( )
3.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 ) 4.盖以诱敌 ( ) 意: 1.意暇甚( ) 2.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 敌: 1.恐前后受其敌( ) 3. 盖以诱敌( ) 前: 1.恐前后受其敌( ) 2.狼不敢前 ( ) 2、词性活用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其一犬坐于前( )
3、通假字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1.试翻译课文,明确课文内容。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是_ __狼,_ __狼,__ _狼,__ _狼。
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
3.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拓展提升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