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上 >>
《对子歌二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8-30


     2—2 对子歌二首

  教材分析
  《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绿竹苍松……情境极其优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了解对子,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对子的韵味。
  3.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对对子的规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对联,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迢”读ti?o,不要读成zho,要求认识的字中,“朔”读shu?,不要读成su?或s?。此外,文中“参商两曜斗西东”中“参”读shn,“斗”读“du”,“飒飒寒霜惊戍旅”中“戍”读sh??
  2.朗读指导
  本课是两首对子歌,对仗工整,读起来顺口。朗读指导要注意把握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多读,可以采取学生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生、女生对读,教师与全班学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朗读中熟读成诵。
  3.阅读教学
  本课阅读教学,建议将课文的学习与课后活动有机整合起来。首先由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时搜集的对联引入新课。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对照认字表、文中的注音把课文读顺,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并且可以通过“我说上联,你对下联”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接下来结合课后活动中“思考与交流”第1小题,引导学生读对子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然后结合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从意思到意境都是对称和谐的。继而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第2小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并恰当链接课后活动的“小链接”,使学生了解对联这种汉语特有文学形式的规律、特点。而后结合课后活动“拓展与运用”,训练学生填字组对。结合课后活动“积累”,指导学生通过“教师引读”“学生接龙读”等各种方式朗读两首对子歌,熟读成诵,并且积累两副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读两首对子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对子歌“嵌对”的特点。学生读两首对子歌,自然可以找出该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找出对子歌中嵌的其他相对应的词句。
  “讨论:通过学习课文,关于对对子,你有什么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对对子的规律在“小链接”中有所体现,一是字数相同、长短相等,也就是情境图中男孩所说“对子是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二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三是意思和意境上对称和谐。
  (2)拓展与运用
  “请你尝试着将下面的字恰当地填入对联中”旨在引导学生在填字组对的过程中学会属对。上联:东风迎(新岁);下联:瑞雪兆(丰年)。上联:昨(夜)春风入(户);下联:今(朝)喜气盈(门)。
  (3)积累
  “背诵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读读背背下面的对子”给出了两个名对,“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是一个“回文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是描写长白山天池这一风景名胜的对联。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由于《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属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的白话文那样浅易,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句。同时又不应仅仅局限于词句的疏通,作为对子歌,嵌在其中的对子从音韵、平仄到意思、意境都是和谐对称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境,体会对子的特点。

  相关资料
              桃符诗联千载上散作人间雨露浓
              ——《历代名人对联墨宝》前言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它是由产生于秦代前后的“桃符”演化而来。当时的“桃符”,即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字,或画出二神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隋唐律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而有记载的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板上的桃符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般多被认为是最早的对联了。宋元沿袭,宫廷、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镌刻于楹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至明代,更有“对联天子”之誉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倡令春节贴联、书额题联。自此,由宫廷豪门到百姓门户,春联遍布金陵各地。到清时,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可以说,对联艺术发展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广,而且形式多、手法奇。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联、处世联、修养联、赠勉联、题撰联之分类;从形式上讲,有春联、风景联、婚联、寿联、挽联、书斋联、厅堂联、寺庙联等众说;在表现手法上也是短句长联,趣言妙韵,口对笔题,异彩纷呈,更有名流云集,高手不穷。直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依然绚丽夺目,雅俗共赏,深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联是我国独具的文化现象和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华夏民族的美学观和语言特点的综合产物。“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从这些旧时朗朗上口、悦耳优美的“对子歌”看,不但词义为对,音调也对,平仄也是严格对仗的:“天”是平声,“地”恰为“仄”声;“雨”是仄声,“风”恰为“平”声。在这里,你便可以体会中国语言的特点,单音而具备四声(以四声这个通用词代表五声或更多的分类法),这就决定了我们汉字文学中的一些重大特色。一副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两个部分组成,上下联少则各几字,多达各数百字。通常以各五字或各七字为主。上联和下联的字数须相等,词性须相对或相似,句型应对等,字的平仄声应相反,句意应各自独立又互相因依,成为排列整齐、铢两悉称的对偶。其文体,凡古代韵文、散文,现代白话文都可以作联语。而联语的体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律诗类、古诗类、文句类、诗文合用类、白话类、集诗类、集文类、集字类、嵌字类、分咏类等等,各有特点,各领风骚。在这里,不妨简述之:
  律诗联:截取律诗联语。
  古诗联:用古体诗的句法创作的对联。它虽无律诗的严格平仄限制,但须合乎五、七言古诗的平仄、声调、句法等。
  文句联:以骈文、散文文句体式所作的对联。
  白话联:指用白话口语中现代语言所作的对联,其句型变化不拘。
  集诗联:指分取古人两句诗,集为一联。上下联或分取一人异篇,或分取两人异篇,合成一意集为一联。
  诗文合用联:对联的上下联各以两句以上组成,可纯用诗体,或纯用文体,也可诗文合用。
  集文联:集一篇著名文章中的字为联,可以是文句体式,也可以是诗句体式。
  嵌字联:指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嵌入预定的字。
  分咏联:指将两件事物或人名,就其特点,写入上下联语。
  总之,对联之作,无论采用何种体式,其贵在字句简练,又须整齐精严,贵在对仗工稳,又须韵味畅达,讲求字法、句法之变,又力求凸显骨力和形象性特点。一副对联,虽短短两句,却能自成体段成为一篇完整独立之文章,当是最短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一种“升华”。(周汝昌语)以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联,或以对联结合书法艺术的表现,可谓是中国这两种“独门”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那些以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联,或悬挂于厅堂楹柱;或装饰于高屋素壁;或镌刻于岩洞桥梁;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写为格言发抒议论;或用于交际赠答酬应。品评和欣赏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你会得到那种典雅而丰富的美感,让人玩味,给人启迪,使人深思,令人受到教益。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4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3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案1
六年级上《桥》教案10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1
《书戴嵩画牛》评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评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二》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六年级上《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设计6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2
《竹节人》教学反思3
《竹节人》说课稿
《口语交际:演讲》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演讲》教案1
《对子歌二首》ppt课件2
《对子歌二首》ppt课件1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