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湖北省 >>
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重点高中11月联考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2-02


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重点高中11月联考
语文试题     2017.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T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油面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孙艳梅
    吃晨饭的时候,田春花跟男人说,跟你商量个事儿。男人的脸埋在碗里说嗯。春花给男人盛上一碗饭,我寻思把咱家和三枝家的那堵墙拆掉。
    春花跟男人说起半个月前发生的一桩事儿。那天晚上她睡得正香,恍恍惚惚听见砸门声,披衣跑出去一看,三枝的儿子小龙在门外哭得都没人腔了:二大娘,二大娘,我妈她……等春花跑到三枝家里,三枝正疼得满床打滚,春花骑着电动车一溜烟把三枝带进镇医院。
    大夫说再晚点就没命了,万一那天我就睡死了一直听不见砸门声呢?春花心有余悸地说,人吃五谷杂粮,保不准我哪天也……啥的。你和三枝男人在外打工,仨月俩月不着家,把墙拆掉,我们两个女人彼此好有个照应。
    我没意见,男人说,只是三枝家里的同意拆墙吗?
    春花笑,这会儿三枝应该也和她男人商量好了吧。
    春花来到院里,西边的墙脚有个半米高的木凳,她踩上去大喊,三枝三枝。三枝的头从墙头上露出来,大拇指和食指蜷成圆圈很洋气地说,欧了。
    吃过晨饭,春花男人去隔壁家一转悠,回来,就抡起大锤。三枝男人在墙那边接应,你一锤,我一锤,剩南边的最后一个角,春花和三枝上前合力一推,一片尘土飞扬中春花拍拍手,德国那啥墙也是这么倒的吧?
    没了墙的院子一下子敞亮了,两家合伙吃了个午饭。男人在院子里喝酒,女人炒菜端菜,皮小子疯跑。虽说暮春的春风咬人,可春花一点不觉得冷,三枝更是热得脱下外套。
    春花包了韭菜饺子喊三枝过来吃,三枝提一只饺子耳朵塞满嘴,拆了墙,真方便,你还记得我上次做渣豆腐,托墙头上没端好,汤汤水水洒你一身。春花说,可不是,现在可好了,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春花和三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好得真像一家人一样。
    天慢慢暖和起来。南墙角春花种了几畦菜,那天她端着舀子给菜地泼水,三枝家的鸡扑棱棱跑过来,二话不说就啄春花的菜,春花撵着鸡,不小心踩到一泡新鲜的鸡粪,就说三枝你怎么把鸡放出来?三枝坐在太阳底下绣着十字绣说,鸡散养,下的鸡蛋才好吃。春花说,鸡到处拉屎,忒脏。三枝笑得花枝乱颤,你吃我的鸡蛋时咋就不嫌脏了?春花听着三枝的话很不中听,这是什么话,自己种的菜她三枝也没少吃啊。春花继续撵鸡,去去,馋嘴东西。
    春花去秋月家玩,看见秋月的正屋里挂着一幅“富贵满堂”的十字绣,照得满屋亮堂堂。春花一看就知道是三枝的杰作,心里就酸溜溜的,自家正屋一直空荡荡的,就缺富贵满堂呢。
    春花闷闷不乐,院子里小龙和小虎又打起来了。小龙说小虎抢了我的漫画书。小虎“哇”的一声哭了,小龙还抢了我的娃哈哈呢。春花拽着儿子回屋时,瞄见三枝的窗前人影儿一闪。
    春花娘生病,春花带着儿子回娘家住了三天。回家,第一件事习惯性向西瞅,目光就被一堵墙堵住了。
    这墙堵得春花百爪挠心,她连包都没放,窜到屋里像炸药包一样摸起电话就炸,你抓紧时间给我回来!
    春花和三枝竖起的两重墙,把北斗村村民的大牙都快笑掉了,你听说过两墙之隔的邻居吗?千古奇闻千古奇闻哪!
    一天,春花忽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屋里屋外没寻到,正心慌就听见墙里传来“咯咯”的笑声。她赶紧踩上久违的高脚凳,一幕让她脸红的景象呈现面前:墙与墙之间半米的夹道里躲着两个小人儿,他们头挨头亲密地看着漫画书,旁边散落着娃哈哈的空瓶儿。
    春花其实不知道,就在刚才,西边墙头上也有个女人像她那样踩着高脚凳看了半天,俊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一片桃花杏花林。
    (摘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春花和三枝两条线索并行,两线交织,既能凸显春花的形象,又能使情节紧凑。三枝部分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B.三枝手指蜷成网圈说“欧了”,墙倒后春花提到了德国的“那啥墙”,这些细节反映出三枝和春花对和睦的邻里关系的渴望,并付诸行动。
    C.天气变得暖和,春花和三枝的关系却冷漠了,两人在阳光底下的一番对话,既交代了两人嫌隙产生的原因,又凸显了两人性格中的狭隘缺点。
    D.小说中的名字都是精心构想的,比如春花、秋月代表美好,三枝则暗含着二三其德,不能贞一,这与她送十字绣给秋月的情节是吻合的。
5.小说以“墙”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5分)
6.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北大今年录取的438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学生占700余名,这也意味着,每6名新生中,几乎就有1名是农村寒门学子。而寒门学子人数创新高,得益于北大持续推进的“筑梦计划”。事实上,不仅是北大,国内著名高校,均将高等教育的阳光,洒向了广袤的农村大地。无论是北大的“筑梦计划”,还是清华的“自强计划”、复旦的“腾飞计划”等,名校均提高了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并向农村贫困生倾斜,让人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走近农村、走向公平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优秀教育,都有权利享受发达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尤其是贫困孩子起点低、条件苦、上升通道较为狭窄,为此,在各方面多照顾他们一下,很有必要。当然,在分数上倾斜并非唯一渠道。彻底改变寒门难出贵子的状况,更应该在均衡教育资源上做文章。如果贫困农村不配置优质资源,比如优秀教师不愿意下沉,比如基本的教学硬件不具备,即便名校大幅度降分,受益的也只能是极少数农村孩子。
    (摘编自《促进教育公平,“筑梦计划”助“寒门”学子脱颖而出》)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两会调查
    材料三:
    2013年秋季学期起,友成基金会与北京人大附中合作开展了双师教学试验,探索通过互联网把城市优质教学资源送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中去。所谓双师教学,就是每个乡村试验班有两位教师,一位是人大附中远程授课的教师,一位是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广西百色田东县的上法中学是全国首批13个试点学校之一,一段时间的效果证明,双师教学的效果很好,从考试成绩来看,在上法中学初一年级的六个班中,试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比其他班高出了41.2分。学生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乡村教师也成为受益者。等于每天都在接受人大附中教师的“培训”,不但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还提升了教育理念。可以说,互联网十教育扶贫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缺乏优质教师的问题,而且不仅是给孩子们带来了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把贫困地区的教师水平整体提高了,而且可复制、成本非常低。
    (摘编自汤敏《把慕课推广到贫困地区是中国解决教育不公的创新》)
    材料四:
    作为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在线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每个人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因此,在线教育开始承担起传播教学资源的责任,也被认为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新的突破口。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今年被认为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教育部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提到,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
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
    (摘编自诸葛亚寒《在线教育织一张教育公平的网》)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教育领域有很多问题让老百姓非常关注,不过不同身份的人所关注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的。
    B.老百姓认为,当前教育不公平最主要的问题是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不均匀。
    C.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很多,其中核心问题还是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充足。
    D.要深化招生制度的改革,取消不健全的加分制度,缩小各地高考分数差异,完善白主招生制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筑梦计划”“自强计划”“腾飞计划”的实行,只是对当前招生政策的一种的补救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B.农村学生如果在基础教育实现了教育公平,就会在高等教育上实现教育公平,毕业后就能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社会资源。
    C.学生“减负”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突出问题,城里学生除了上课还要上各类辅导班,比农村学生负担重,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D.从广西百色田东县的上法中学一个年级的教学实践可以得出,“慕课”将来可以成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E.在四则材料中,材料二通过调查分析了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困境,其它三则材料提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措施。
9.面对当前“教育公平”的困境,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试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竟不复出其稿。时有相章悖意。祖禹力言悖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祖禹平居恂恂[注],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选自《宋史·范祖禹传》,有删改)
    [注]恂恂:小心谨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
    C.斛,文中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实录,文中指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一言一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祖禹小时候就被看好。他幼年时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闭门读书;他到京城后结交的都是名人,他的叔祖称赞他为贤士。
    B.范祖禹看淡官职,正直刚毅。他跟从司马光编修书籍,不求官职;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后来他却将别人批评王安石的奏章上报。
    C.范祖禹文才突出,受到苏轼称赞。宣仁太后去世,人心不稳,他决定上奏,他的奏章被苏轼看到后,苏轼决定放弃自己的奏稿,并称赞范祖禹的文章。
    D.范祖禹既谨慎又大胆。他平时谨慎小心,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他为皇帝讲书,有一次讲到关键处,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2)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    遇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以“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蕴含着作者对丹橘的同情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白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七、八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E.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15.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感遇》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赤壁赋>中,苏轼企望同神仙一起自由飞行,情愿长伴明月的诗句是“          ,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某些人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思维模式迄今未有稍许改变,其极端自私自利的嘴脸暴露无遗。
  ②现代人都忙,生活节奏快,整天守着爹妈形影不离不现实,但是心里得有这根弦,得有相应安排,等出事了就晚了。
  ③事先已经知道自己到北京宽利队后将被委以主力盯人中位的位置、而又坚决放弃的隋波肯定是有许多难言之隐的苦衷。
  ④只有既遵循“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规则,也恪守进退有度的边界,低保才能惠及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⑤此时宋云彬已年逾古稀,却为了《史记》的标点工作目不见睫,夜以继日,连往常每日都写的日记都中断了两个多月。
  ⑥遇到难题,一声呼吁,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热心援手;纵使有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网上求助,常常会令你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赢得高中才能赢得未来,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科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全面科学素质,更与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息息相关。
    B.成都,作为距离藏区最近的大都市,磕长头对这里的人们并不陌生。但是仍有不少人在向自己的观影伙伴进行讲解。
    C.长江中下游地区屡屡出现相当严重的洪灾,该区域湖泊的严重萎缩和大量消失,被认为是洪灾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D.入夏以来,许多女性会发现,随着夏季的升温,色斑、痤疮这些症状也伴随而来,其实它们的原因都是由内分泌失调导致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她独特的讲课模式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赏识。
    B.欣闻令郎以高考684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特此祝贺。
    C.在便民市场上,小明指着水果摊问:“大妈,请问芒果多少人民币1千克?”
    D.张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浑身无力,想向您垂询一下如何改善这一状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北京环卫集团将推行“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垃圾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报纸、饮料瓶,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再生资源回收柜里,  ①  ,而积分可以换卡,也可以兑现。  ②  ,不仅让垃圾分类更便捷,也让分类好处看得见模得着,这是科技的魅力,也是创新的尝试。只要有益于垃圾分类,  ③  ,更何况点赞的这个尝试反馈的效果不错。
21.下面是“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的一个图表。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将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成年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武亦姝、彭敏等才女、才子脱颖而出。当被问及为什么能有如此海量的存储,他们回答说:“因为爱。”有网友说,他们的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多年的存储,哪有这一次次的精彩“绽放”?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古典诗词的魅力吸引,在茶余饭后捧读古典诗词。一位观众说:“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审美享受,更有精神养料。”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根据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强拉凶果,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油画艺术”。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B(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凶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3.D(“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4.D(三枝并不是一个二三其德的人,写她送十字绣给秋月,主要是为下文做铺垫,看不出三枝的性格)
5.①墙作为一个屏障,阻碍了两家交流与互助,因此被推倒。②两家后来各竖一堵墙,明示两家有隔阂。③墙之间的夹道里,两个小孩亲密无间,大人看后甚羞,暗示两家都存愧意,情感回暖。(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6.①营造了一种融洽的氛围,强化了小说希望邻里和睦的主题。②表现了春花和三枝的喜悦。③与下文两家
  之间的隔阂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
7.C(C.“核心问题还是教育制度的不完善”错,这一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8.A、D(B.强加因果,“基础教育实现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社会资源的公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C.“城
  里学生比农村学生负担重,这也是一种不公平”的观点是错误的,凶为这是人为因素而并非是制度上的原因;
  E项,“根本措施”不准确。)(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和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在教育上有更多的投入,改善农村和西部
  地区的教育教学硬件,提高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师待遇,防止人才流失。(2分)
  ②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让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到与城
  市孩子们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2
  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0.C(原文标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
  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1.D(“纪传体”应为“编年体”,“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一言一行”不准确,应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12.B(“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
13.(1)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得分点:谕、
  竟、谒,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得分
  点:且、梗、以,各1分,句意2分)
14.A、C(A.“作者对丹橘的同情”错,是赞颂之意;C.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
  运出去,进献给嘉宾。)(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15.①诗人赞颂丹橘经冬犹绿,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
  操。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
  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③诗中写道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
  给嘉宾,不能受到嘉宾的青睐,这不由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的坎坷遭遇,诗人借橘喻
  人,感叹自己空怀报国之才而无用武之地,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
  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不禁使人联想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虽凶遭受排挤而心情抑郁,但又保持着自己
  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16.(1)挟飞仙以遨游  伴明月而长终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7.B(①正确。“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②错误。形
  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不合语境,应换为“寸步不离”。
  ③错误。难言之隐: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重复。④正确。进退有度:指前进、
  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⑤错误。日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白己的睫毛,比喻没有白知之明,也
  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目不交睫”。⑥正确。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
  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
18.C(A.成分残缺,在“科学素质后加“的任务”。B.主客体颠倒,应该是“人们对这里的磕长头并不陌生”。D.
  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凶”。)
19.B(A.“赏识”用在上对下。C.说话不看对象。D.“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
  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
20.①就能获得积分  ②将二维码应用在垃圾分类上  ③任何尝试都值得点赞(写出一处给2分)
21.示例:图表显示,从阅读时间的长短可看出,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增长乏力,其中,除图书阅读略有增长外,报
  纸、期刊均为下降;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国民的主要阅读媒介。(5分)
22.[写作提示]材料主要交代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武亦姝、彭敏等人真心喜爱古典诗词,愿意付出努力,从
  而拥有海量的知识存储;二是网友认为武亦姝、彭敏等人的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三是古典诗词魅力无
  穷,既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明确了以上内容,考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提炼
  立意,进行作文。参考立意:兴趣成就卓越;爱上事业,才能成就事业;厚积方能薄发;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读诗词,养精神等。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祖禹,字淳甫。幼年时父亲去世,叔祖范镇抚养他如同自己的儿子。范祖禹从父亲去世后,每年佳节亲
戚宾客集会庆贺,他就悲痛忧伤好像无处容身,关门读书,从不参与人事。到京城后,和他交往的,都是一时知
名的人。范镇看重他,说:“这孩子,是天下的贤士。”考中进士甲科。跟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进取官职。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在朝廷掌权,特别爱护看重他。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富弼辞官后住在洛阳,一
向严肃刚毅,关起门来很少和人交往,唯独对待范祖禹很好;富弼病重,叫来范祖禹交给他秘密奏疏,内容大概
是论述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语言极为激愤直率。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会将秘密奏疏上报,范祖禹
最终上报秘密奏疏。吴中发大水,皇帝下诏拿出米一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救济。谏官说报告灾情的人造谣,请
求加以查验考察。范祖禹封还谏官的奏章,说:“国家的根本,就依靠东南地区。现在一方的百姓,呼喊诉苦,张口等待救助,来摆脱急迫的危急。所奏灾情虽然稍微超过事实,应当忽略不追问。如果稍加惩罚,恐怕以后不
会再有人敢说了。”宣仁太后去世,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人都在观望,做官的害怕,没有人敢说话。范祖禹怕小人乘机破坏政局,就上奏。当初,苏轼和范祖禹约好一起上奏章评论,进谏的草稿已经写好,看见范祖禹的奏
疏,就附名一同上奏,说:“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最终没有再拿出他的奏稿。当时朝廷有用章悖做宰相的意思。范祖禹竭力说章悖不可任用,他的意见不被皇帝听从,于是请求调任外地。皇上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
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谏官认为范祖禹修编《实录》诋毁诬陷朝廷,
贬为贺州安置,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范祖禹平时小心谨慎,嘴上不说别人的过失。至于碰上事情,就分辨是
非,没有一点隐讳。曾经讲《尚书》到“在宫内荒淫于女色,在宫外荒淫于打猎”等六句,拱手诵读两遍,退后一步说:“请陛下留心听。”皇帝再三点头同意,才退下。每当讲书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端庄衣服帽子,恭敬庄重地在皇帝旁边,命令弟子侍立。陈述古人的解释,联系当时的政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苏轼称他为讲官中的最佳者。 

标题: 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重点高中11月联考语文试卷
文件大小: 20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高考全国I卷)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二)
湖北省四校2022年高三下高考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2022届5月湖北省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年级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2022届高三五月联合测评语文试卷
湖北省2022届五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22年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2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市2022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七市(州)2022届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三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收心卷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2届高三元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元月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核心素养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2022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2022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湖北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四地七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孝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湖北省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百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京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起点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2届高三8月能力测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八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2021届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