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综合教案 >>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
作者:641001  上传者:641001  日期:18-01-11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为表现红军长征“难”写到的史实: 过“五岭”、“乌蒙”,渡“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
2“更喜”一词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毛泽东还有写雪的诗句:“飞雪迎春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中“草木深”实际上是写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诗的含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 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3这首诗歌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
武了得。
2.“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2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颈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对仗。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2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龚自珍《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割”两字用得好,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诗的一、二句,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飞来峰山势雄伟,应天塔直耸云霄的特点。
2.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中指阻碍变法的保守势力,比喻谗佞小人或消极事物)。
3.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诗表达了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极为形象传神。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诗从军营号角和战士流血这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这里指战士的鲜血,“凝夜紫”在夜晚的朦胧中凝成了紫色。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出征将士浴血奋战,抗击来犯之敌的赞颂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上)字词复习专题一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文默写练习导学案
2017年苏教版八年级(上)诗词赏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基础知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字词及文学常识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词及文言文复习训练
八年级古诗背诵竞赛试题
汉字的识记与运用(苏教版八年级(上))
苏教版八年级(上)字词过关
苏教版八年级(上)奖学金考试语文考卷
病句专项练习(16页)
八年级(上)语文阅读能力训练含答案(酒事、约会白桦)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到三单元词语复习——字音字形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鉴赏及答题技巧期末复习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默写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字词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名著专题、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各篇目主题思想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基础知识训练(10份)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材料:基础资料汇编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文训练与检测语文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文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默写归纳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诗文默写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字词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中默写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默写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字词
八年级语第一学期文期末复习学案--选词填空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成语运用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病句专题
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文学常识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学案--排序题
王嘴外国语学校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基础知识复习讲学稿
苏教版八年级(上)诗歌、专题、名著练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名句复习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至三单元基础测试语文卷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文训练与检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