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1-12 |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文化复兴是一种文化自信,它意味着文化的绵延不断。何为文化?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即生产、生活工具;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伦理、价值取向,等等。五千年来,器物层次和组织层次的中国文化都在发生变化,但以‚仁‛为核心的传统伦理价值体系始终绵延不断。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都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延续的体现。。 ②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以儒家文化为重要传统之一的中华文化,能否与经济基础发展相适应并不断演进,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器物、组织、精神三个层次自洽的文化体系?答案是肯定的。 ③当西方还是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就已是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在欧洲中世纪,农民是半农奴,依附于土地,而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有相当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也颇为活跃。可以说,中华文化以及以‚仁‛为核心的传统伦理价值跟市场经济体系是共容的。 ④从文化自我更新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既能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提升、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不断变化,又能保持其精神实质,并以相应形式与变化相呼应。以儒家为例,孔子所以被称为‚圣之时者‛,是因为他总是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他的述而不作是有选择的,他把过去的经典按照时代需要给予了创新性整理和诠释,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儒家文化为重要传承内容的中华文化有能力随着时代而调整、创新,这一点也可以从‚亚洲四小龙‛有能力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得到证明。 ⑤当一个文化体跟另外一个文化体碰撞时,就会有强势弱势的差别,其决定因素在于经济基础。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的经济基础,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完全有可能不断提高。而且,只要有意识地实践、倡导,中国文化也有能力保持其核心伦理价值取向,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上层建筑的创新。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会继续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而且会将中华文化发展为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之一。除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65%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梦想和追求,中华 | |
| 标题: |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24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