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29 |
2018年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2018.4.2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之上的。
一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其特殊的内容:一是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成为“伦理”关系。所谓“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义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不是任意的。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成朋友伦理。但在中国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构成“伦理”关系。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礼”。而正是这样一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体”。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朱熹注释孔子“志于道”说:“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而能行“道”(义务或规范)就是“有德”。可见,研究中国传统道德,首先要从人际等级关系结构入手。这里的“人”只是作为“伦理”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个人。这就是说,等级有分的人际关系规定了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的角色义务,而行为符合角色义务要求的就是“有德”。但这里所说的“有德”是指行为之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要求,而真正之有“德”,还在于得之于“心”。朱熹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认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所以,“道德”的重点在于“德”——德性、品德。有道德或有德,不是形式的,而是内心中稳定的德性。因而,为了尽自己所应尽的角色义务而有“德”,就应正心、诚意、修身,这才有了道德修养问题,才有了道德践履问题。作为伦理关系中的一个角 | |
| 标题: |
2018年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43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