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优美的汉字》学案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9-02


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
3.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学习重点
1.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学习难点

1.汉字的构字方法。
2.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学习准备

1. 课前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 收集整理汉字知识。
学习过程
一、学习导入: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学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一)汉字的起源
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        ”(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

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        ”,比甲骨文早一千多年。
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         ,可以看做是更加原始的中国文字。

(二)汉字的形体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请根据课本内容填写下表。

演变阶段 形体 使用朝代 形体特点 备注
古汉字阶段 甲骨文 商代后期 象形程度高、字形方向不固定 刻在龟甲、兽骨上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阶段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三)汉字的构成:
1.汉字总的来说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其中       、       属于独体字;       、         属于合体字。
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1)          
用描摹实物形状来造字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日、月、山、水、云、人、手、牛、爪、衣、泉等。

(2)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末、甘、亦等。
(3)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北、从、步、涉、采、牧、莫、休、明、林、炎、炙、磊等。
(4)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形,即形旁、形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声,即声旁、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例子,请你也写几个形声字:
①左形右声——江、村                                              
②右形左声——飘、攻                                              
③上形下声——箕、宇                                              
④下形上声——货、烈                                              
⑤内形外声——问、闻                                              
⑥外形内声——园、房                                              

3.关于“六书”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考”和“老”,“颠”和“顶”。“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四)汉字文化:
1.造字时的文化信息:
(1)自主探究下列问题:
①观察“贝”旁系列字:财、货、赠、购、買、賣……探究发现汉字认知规律与其文化内涵。

分析:“贝”旁系列字告诉我们                                           。
结论1:尽管构字法不同,但只要有相同的        ,则字义往往相关。
②观察“礻(示)”旁系列字:祖、宗、祝、祐、祟……,并和“崇”字作比较。
分析:“礻(示)”旁系列字让我们发现了                                   。
结论2:形旁相同的字意义相关,而以“山”为形旁的“崇”与“祟”等意义       。
(2)总结探究发现:
       ①                            。由此可以得出认知汉字的方法:据形推义。
       ②汉字本身具有                                     。
(3)合作探究:为什么姓名的“姓”是女字旁?

2.书法、篆刻艺术。
你知道多少书法家?请写在下面,并与同桌交流。

3.交流艺术
交流有技巧,则含蓄委婉,能给生活增添许多的趣味,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与智慧。比如下面的例子:
传说,和珅建了一座亭子,请纪昀题字写横额。纪昀挥毫写了两个大字“竹苞”。竹苞,竹笋也,出自《诗经》,是形容事物像竹笋一样可以顶石破土。和珅想,这是说我在仕途上能取得成功,非常高兴。后来,乾隆探访,看到亭上大字,突然发笑。(个个草包)

三、比一比,谁更聪明?
猜字谜:
1.提倡晚婚,人人有份               
2.十五天                           
3.乘人不备                         
4.孔雀东南飞                       
5.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前晚、昨晚、今晚、明晚           
7.刘邦听之喜,刘备闻之哭           

学习反思

课后作业
提前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2.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3.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学习过程
(一)理论知识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4)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
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 ”;训练的“练”,不能写成“ ”。“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5)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笔画不同:天——夭, 戍——戌; 
②笔数不同:冶——治, 折——拆; 
③部首偏旁不同:冠——寇, 棘——辣; 
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末,压——庄。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④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2.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1)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 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
② 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
③ 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
(2)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
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3)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
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和“臽”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臽 ”,如“陷”、“馅”、“焰”、“掐”等。
②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
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倉”简化作“仓”,“侖”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 伤”,把“议论”写成“议 ”了。 

(二)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瓦长片毋  B.瓜乌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  C.丸长兆丹   D.君书丑民 

(三)能力训练 
1.辨析形似字,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                                      [    ] 
A.精神涣发, 精神焕散, 换然一新 
B.寒喧客套, 宣宾夺主, 吵杂喧闹 
C.劳动锻练, 军事训练, 百炼成钢 
D.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金就砺则利 
2.下面不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    ] 
A.材  银  脑               B.闷  闻  栽 
C.管  露  草               D.武  休  树 
3.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目、采、衣”是独体字 
B.“休、晶、江、火”是合体字 
C.“材、攻、芳、旗”是形声字 
D.“炙、射、步、月”是会意字 
4.下面四组字中,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 
A.生, 印, 斥, 冬 
B.札, 托, 节, 厉 
C.寿, 玛, 戒, 夷 
D.皇, 泉, 禹, 乖 
5.对下列汉字笔画和笔顺作正确判断的是:                             [    ] 
A.“戍”字共六画,最后一笔是撇 
B.“层”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C.“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D.“鼎”字共十三画,起笔是竖 
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亮剑》将一代革命军人大智大勇、情深义重的故事演译得淋漓尽致。     
 B.他酷爱围棋,并将博弈技巧运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且常常取胜。      
C.毋庸置疑,人类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除依靠科学之外,别无他途。     
 D.关税壁垒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牟利的重要手段。
7.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兴高彩烈(    )   一张一驰(    )    怨天忧人(    )    纷至踏来(     )  
蘖根祸种(    )   插科打浑(    )    揠旗息鼓(    )    察颜观色(     )  
唇枪舌箭(    )   日没途穷(    )    世外桃园(    )    再接再历(     ) 
针贬时弊(    )   名列前矛(    )    黄梁美梦(    )    悬梁刺骨(     ) 
人情事故(    )   百战不怠(    )    责无旁代(    )    其实难负(     ) 
坐阵指挥(    )   义气相投(    )    气冲宵汉(    )    跚跚来迟(     )

学习反思
课外作业

完成下列选择题:
1.结构相同的一组字是:   [    ] 
A.箱 雾 案 材 围           B.禾 扬 郊 惜 问 
C.晨 休 林 飘 铜           D.忠 干 沐 娶 刃 
2.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 
C.全部是内形外声 
D.问、哀是外形内声,阔、衷是内形外声 
E.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啜泣      层峦叠嶂        嗑碰        义愤填膺   
 B.辑拿      额手称庆        坍塌        班师回朝     
C.秸秆      大有稗益        赘述        披肝沥胆    
 D.摩娑      厝火积薪        巨擘        见风驶舵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养分  舶来品  凭心而论  知往鉴今  坐收渔人之利 
 B.渲泄  擦边球  断章取义  真知灼见  迅雷不及掩耳  
C.家具  座上客  明枪暗箭  扪心自问  恭敬不如从命 
 D.简炼  侃大山  披星戴月  曲意逢迎  毕其攻于一役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作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松弛  挖墙脚  一诺千斤  旁征博引      
B. 纹身  贴标签  贻笑大方  真知灼见  
C. 脉搏  金钢钻  萎靡不振  集思广益  
D. 陨落  名信片  莫衷一是  相辅相成  



【知识链接】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一、 汉字寻根: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1.仓颉和仓颉庙
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实乃当之无愧。 
2.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jiǎ)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zhòu)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tà)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隶书: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ǎ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楷书: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创始人钟繇(yóu)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钟繇作品《宣示表》。 
    行书: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  
  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  
    总之,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汉字人人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附文:谐音歇后语集录

 
   音类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网上的“终身寡妇”都有些谁?)  
  二十五两--半疯(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就象网上的“国共”、“统独”大战)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的大有人在)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这网上需要提倡这种打法)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最好注解!)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碗吃饭--靠天(添)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高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外公生儿子---有舅了(有救了)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一清二白)
参考资料:语文书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0:0)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比喻双主旗鼓相当, 不分胜负、 高下、优劣。)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接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接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接着中头喝水——勉强不得 
(比喻不能强迫人去做不愿做的事。)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爬坡——贪便宜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安禄山起兵——反了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28页)
梳理与探究《优美的汉字》教案6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26页)
汉字那些事(上、下)
汉字有了那些信规矩ppt课件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从汉字的演变看语文学法方法)ppt课件
《优美的汉字》教案5
奇妙的汉字戏解
邀游汉字王国ppt课件
有趣的汉字ppt课件2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4
《优美的汉字》导学案
《优美的汉字》学案
《优美的汉字》课堂教学实录
《优美的汉字》说课稿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9
《中国汉字演变》ppt课件
汉字字形识记ppt课件
走进汉字ppt课件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19页)
《优美的汉字》教案3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23页)
《优美的汉字》教学反思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6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5
《优美的汉字》教案4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4
《奇妙的汉字》ppt课件
汉字幽默戏解拾趣!
《优美的汉字》教案(内含练习)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3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2
《优美的汉字》教案2
《优美的汉字》ppt课件1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学术界倡议“建立汉字字体学”
《优美的汉字》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