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3-02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生: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让我们到一篇课文中一起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生: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师:噢,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
  生: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师:噢,你有一双明锐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生:“或”是“有的”的意思。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司马迁的名言。
  生:齐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师: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我请一个同学再来读读第三段课文。
  生:读第三小节。
  师:一起读这个词语——飞来横祸,注意“横”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飞来横祸”什么意思?
  生:突如其来的大祸。
  师:司马迁的“飞来横祸”是什么灾难?书上怎么写的?
  生:司马迁因为替—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师:是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查阅了有关史料,请看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汉朝。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进军匈奴。寡不敌众,兵尽粮绝,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想重罚李陵家人。群臣争相附和,大说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宽容。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后来,司马迁被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阉割生殖器,也称腐刑)。
  师: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死了之。而他居然活了下来,这不是苟且偷生吗?”你认为司马迁是苟且偷生吗?
  生:不是。司马迁就这样死了可能得到个好名声,但这名声能和《史记》相提并论吗?
  生:不是。如果司马迁就这样死了,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史记》吗?
  生:司马迁活下来,完全是为了《史记》,他是为了造福后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史书。
  师:“是的。司马迁是为《史记》而活着,书上有一段他的心声,谁能来读一读?
  生: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注意,这段话中有一个问号,两个感叹号。谁能把这三个标点读出来?
  生:自由读这段话。
  师:指名读这段话,齐读这段话。
  师:死,对司马迁来说太简单了,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可是《史记》怎么办呢?再读。
  生:学生再次齐读这段话。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受黄河文化的影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受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师:(出示父亲临终前的话)这就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象父子分别的情形,掂量一下父亲临终嘱托的分量。(自由读)
  。
  (学生自由轻声读)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泪流满面的说着话。
  生:我听到父亲对儿子说,我死之后……
  生:我觉得,这是父亲最大的心愿,所以他要儿子千万不要忘记。
  师:同学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生:读。
  师: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这是父亲一辈子的愿望,现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师:千万不要忘记啊。孩子们,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为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
  我们的祖宗,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根啦!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临终的嘱托吧。
  生:齐读。
  师:望着父亲那渐渐合上的双眼,司马迁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想说什么呢?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
  出示: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
  生: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的。
  生:我知道您早就想编一本史书,记载这2600年的历史。
  生:我受您的影响,我也开始广交朋友,博览史书了。
  生:我一定会完成这部史书的.
  当司马迁遭受到一场飞来横祸的时候,当入狱受了酷刑的时候,当他的肉体受到摧残的时候,当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时候,一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便打消了去死的念头。他想:(学生齐读名言)
  师:司马迁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师:请男女同学分读司马迁的想法与做法。
  是呀!为了少年的梦想,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一次又一次勉励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因此他选择了编写《史记》,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劳累,选择了孤苦,请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司马迁写《史记》的情景,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
  出示:
  那是一个风沙满天的清晨,;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
  师: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活了下来。司马迁不停地写作,写了整整13年,才完成了《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心血耗尽,与世长辞,你觉得司马迁的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
  生:重于泰山,因为他完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史记》。 
  生:重于泰山,因为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司马迁死而无憾。
  师:司马迁完成的是一部怎样的《史记》呢?谁来读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 
  师:《史记》是一部辉煌巨著,52万字。(老师展示两卷本的《史记》)。52万字的《史记》是沉甸甸的,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生:因为司马迁接受宫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是为《史记》而活着。 
  生:司马迁把《史记》看成了自己的生命,《史记》里凝聚着司马迁的生命。 
  师:后人对司马迁的死记载了,实际上,写完《史记》,生命对于司马迁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他活着就是为了写《史记》。再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知道《离骚》是谁的作品吗? 
  生:屈原写的。 
  师:《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鲁迅将《史记》与《离骚》相提并论,是对司马迁极高的评价。史家的绝顶之作,不压韵的《离骚》。《史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让我们再一起读读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生:齐读鲁迅的评价。 
  师:同学们,学完司马迁写《史记》这篇课文,我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用一两句凝练的话写出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并属上你的大名。(音乐响起,学生写感受,大约4分钟。)
  师:让我们听一听同学们的感受。 
  司马迁遭受飞来横祸,写出了辉煌巨著,这跟题目中的哪一个词有很大的关系?
  发愤,什么是发愤?
  (发愤就是态度坚决的完成某一件事,发愤就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发愤就是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是呀,正是因为司马迁发愤,他才写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环境越是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他们用行动来诠释着发愤是什么?
  可以说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发愤是左丘明眼睛瞎后写成的《国语》;发愤是谈迁在《国榷》原稿被盗后重新写成的新《国榷》。
  出示: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阿炳
  发愤是
  这无数个发愤谛造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英雄的人生经历凝成了无数句震耳发愤的话语,给我们以启迪,催我们奋进。
  《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让我们来读读这些成语:(大屏幕出示)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卧薪尝胆  唇亡齿寒
  毛遂自荐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背水一战
  狡兔三窟论功行赏霸王别姬一言九鼎
  师: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是古文,同学们现在还看不懂。我这里有一套学生版的《史记》,很适合同学们阅读。(推荐学生版《史记》)
  师:司马迁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史记》的诞生,他的著作竖立起了一块历史的丰碑,司马迁因《史记》而流芳百世!
  总结全文: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生接:司马迁。师: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记》。老师相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司马迁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来越丰满、厚重。《史记》这部书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陌生。
  课的最后老师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ppt课件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同步练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ppt课件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5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