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语文论文 >>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作者:yxyyzbt  上传者:yxyyzbt  日期:19-06-07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两个月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把早先提出的核心素养分解为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这在教育圈引发不小争议。
其实我认为这个分类已经很简约了,因为中国毕竟是拥有5000年文明的大国,有着复杂的价值观体系和政治社会文明背景。但我想说的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还在于两点,那就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作为学校该干什么?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必须建立一个核心素养落地的框架。就以清华附小为例,我们要了解这所学校原来有什么?现在有什么?将来要成为什么?然后再把学校的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一并优化、整合进入体系。
核心素养的落地一定要关注历史。一项国家政策出来之后,我们不能一拍脑袋就把学校历史都忘了,甚至把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部照搬,没有校本化的表达是不可行的。
例如清华附小,学校最初的名字是“成志学校”,当回首学校百年发展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从学校走出6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6位共和国将军,还有6位奥运冠军等等。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我们的校友。
所以100年来,学校一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从成志学校走向成志教育”的理念。
其中,“成志”的“志”就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这个“志”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拥有一种理想和抱负,也需要拿出品质,这个品质就是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于是在百年成志教育思想凝聚下,我们找到了核心素养的历史文脉,我们提出清华附小校本化表达的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
 
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框架构建为支撑
 
有了理念和方向之后,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育人?这里,我们就需要设计课程的逻辑,并进行课程构建。
大家都知道清华附小的“1+X”课程体系。在这里,1和X之间是结构而不是简单的加法,如果1只是“完成”国家课程的1,那这个X就是负担,就是头上长犄角。所以必须“优化整合”国家课程的1,然后腾出来的空间就可以留给X,这个X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个性发展,包括学校的个性特征、年段班级个性特征,以及儿童的个性特征等等。
在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就是1和X是同等的关系,1占黄金分割的0.618,X占剩下的一部分。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有三个参照维度:第一,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北京市的相关教育政策;第二,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以及学校的文化;第三,指向未来教育,未来世界需要怎样的人,要为今天6岁的小朋友考虑他12岁、18岁、38岁甚至58岁那个时候所处时代的一种指向。在这三个逻辑下,我们来寻找学校的坐标。
这个坐标体系让我们自己很清醒地认识到,身在清华附小,必须以“探索基础教育的范式”来考量这所学校。于是,我们的任务就是围绕着这三个维度不断地进行聚焦和整合,为学生找到了五大核心素养,构成他们的形象、气质和内涵。
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我们一定要学会改变。课程既要与国家课程相统一,也要有超越国家课程的部分。所以我们学校就把五大核心素养再度一一划分,把它写在学校办学行动纲领里面。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因为针对每一个素养,我们都必须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将它弄清楚。
经历一年半时间的不断改革、修订和完善,我们终于把核心素养融入行动纲领和课程体系中。
 
学科渗透式整合提升孩子核心素养
仅有课程结构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测量、考核、评价来检验。所以,清华附小又提出了可量化的课程目标。既有各个学科共同达成的“6+”育人目标:一流好品格;一个好兴趣;一生好习惯;一门好劳技;一种好思维;一种好审美……又有充分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6+”育人目标:一身好体魄;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
我认为,学校在落实到每一门学科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学习素养”,否则它们就打架、交叉了。我们的方法是将它替换成“目标素养”,比如清华附小语文学科的目标就是“三个一”: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具体到每一门学科的内容该怎样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的本质属性不能丢弃,学科的本性和特色必须要具备,但我们可以借力,做一些渗透式整合。例如在一节课中,学科本身的内容占大约60%,超学科的内容占剩下的40%。具体来说,渗透式整合又可以分化为学科内渗透和跨学科渗透。
而关于跨学科整合,我以数学为例。清华附小的一个孩子一到数学课就开小差——画画,因为数学的内容对他而言过于深奥。他在画画的时候因为害怕老师发现,就编了数学相关的内容进行创作。
当老师知道后并没有批评,反而告诉他:“没有问题,你用你的方式学数学,我课下帮助你。但有一个任务,能不能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学,就用你的美术方式给我们制作单元数学小报,讲给我们听?”
从那以后,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画出他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坚持了3年。而这个孩子也没有因为数学而变得自卑,相反,他通过另一种方式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力量。
就在这个孩子毕业时,他把这些年学习的成绩编辑成书,郑重地送给他的老师,就这样,《小鬼成长记》诞生了!
通过学科整合,我们解决了过去单科教学过深、过窄的问题,这样的整合方式,其实是立足于“目标素养”,寻找学科独特育人价值,以及学科之间合力育人价值,最终可以提升一个孩子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现在,我经常会翻看孩子刚入校和六年级毕业时的照片,每当这时我都感慨万千:我们日渐老去,孩子在茁壮成长,怎么让好的故事发生?怎么让核心素养表达在学科体系里面,通过学科整合改革、优化实施,真正为儿童打下终身发展的精神底子、学习底子和生活底子?
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有诸多困惑,也依然存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但是,理念让我们明确方向,理性帮我们优化思路和路径,理想让我们能走得更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学习急需更新的几个理念
为教育,需自由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所思
微信何以威信
小说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一)
不要否定考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举制度”
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
闽南童谣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数字化教学思考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邵二泉《墨竹诗》诗意解说
认清真问题,寻找新出路——也谈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学生卓越的发展服务
语文作业水很深
语文阅读设陷问题与逻辑思维ppt课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个性——语文教师的职业生命
从学到思从知到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能创新模式
浅议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从“我”字中认识什么?──认识汉字中的真善美爱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意外”也会很精彩——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以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民族品格
写考场议论文怎能“禁列分论点”
初中语文同高中语文的几点不同
如何建立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少一份功利,多一些从容——浅谈教师群体的生活现状
《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总报告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之初探
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实施导学案推进语文高效课堂改革
农村初中新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我当尽力而为
探究建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激活”的艺术
三角中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主题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浅说从词到文章的组织》选录(17页)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整合”策略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