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7-11 出处: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阜fù:土山。②并bàng: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āng:独木桥。⑤亏蔽:
掩映。⑥坳ào:低洼。⑦倚qí:弯曲的堤岸。⑧榜bàng:摇桨,划船。⑨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⑩洒然:畅快的样子。⑪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⑫踞:蹲坐。⑬形骸:身体。⑭汩汩:沉浮。⑮磨戛:折磨。
17.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18.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19.《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2分)
 
 
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其地阔      自以为大有所(《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旁无民      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水之又竹    已而夕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不亦哉      肉食者(《左传·曹论战》)
 
【分析】《沧浪亭记》译文: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着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故断句为: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分析正确。
B.“纵广合五六十寻”的意思是:方圆约五六十寻;“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分析不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的情感及表达作用;然后通晓文章大意,找出与之相近的语句即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因此本文与之相近的语句是: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益”,更加;第二个“益”,好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居”,民居;第二个“居”,经过。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阳”,北面;第二个“阳”,太阳。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鄙”都是“鄙陋,庸俗”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个选项诗歌的情感,选择最接近的一项即可。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A.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远大政治抱负;与本诗情感不接近。
B.表现了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与本诗情感接近。
C.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与本诗情感不接近。
D.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与本诗情感不接近。
故选:B。
(6)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天寒梦泽深”的意思是: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寒”既体现了天气的严寒,又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之情;而“黑”只是表明天色昏暗;因此诗人用“天寒梦泽深”。
出处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资料
1 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3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4 《如何欣赏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5 《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6 《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7 语言运用(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
8 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卢重斋遗事》《送徐子春往四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与袁六休》《与汤义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旧唐书·阳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魏文侯改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朱子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中考题)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高中文言文兼词总结
《孙亮辨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孟子·滕文公下》《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
《农桑辑要·典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天工开物之《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鸟雀近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孟子·滕文公下》《礼记·檀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