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作文复习 >>
2020年高考词语类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
作者:jiaohuazhe  上传者:jiaohuazhe  日期:19-08-31



2020年高考词语类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
                         张宗明
新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有网友梳理了40年中值得深思的六个关键词:开放、规则、自由、理性、自信、机遇。 
  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年轻人,你对改革开放有什么样的体验和认识?
请从六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结合身边的故事或者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新题解析
 
  这个作文题突出立德树人的宗旨,紧扣时代,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让同学们把自己置身于时代洪流中去思考、定位,感受新时代带来的急剧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激发家国情怀。 
  这个题目审题的难度不大,要注意的是,选择的两个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也就是要让两个关键词按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比如两个词之间有着或互相依存、或互相渗透、或互相对立、或互为因果等关联,或者二者有着转折、修饰等关系,不能只是生硬地放在一起。 
  还要注意的是,必须针对“改革开放”这个背景,谈你的体验和认识,“结合身边的故事或者自身经历”来写。延展到外国或古代的事例,可以借之从侧面照见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但若以外国或古代的改革经验为主体,而未将当下的改革作为写作重心,则属于审题失误。 
  
佳作1
 
                             开放为剑,规则为盾
一考生 
  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造就了如今的中国。而这一切,离不开开放,也离不开与其如影随形的规则。 
  回想百年前,没有开放的我们饱受欺凌,所谓的“天朝上国”虽然物阜民丰,但闭关锁国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思想迂腐,官员愚昧,科技落后。拒绝开放意味着拒绝信息,拒绝信息直接导致了国力衰弱。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一只老虎为何要与黔驴和睦相处? 
  反观当下,改革开放带来了技术进步,带来了经济腾飞,带来了国人的自尊自信。君不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项项成就如雨后春笋,中国的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福音。 
  有开放为剑还不够,我们要以规则为盾,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前车之鉴,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规则,不让规则成为图谋不轨者掠夺的帮凶。于是,从APEC到WTO,从上海合作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中国在合理利用规则道路上的摸索与实践,也确实成果斐然。前不久与美国的贸易战,更说明了合理利用规则捍卫自身权益的方法是正确的。 
  开放为剑,规则为盾,能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有剑无盾,空有一身武力,无法破解他人的进攻与阴谋诡计;有盾无剑,即使不受他人的干扰,也没有前进的资本。只有两者统筹合一,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帮助中国成为新时代强有力的竞争者,吹响新时代的号角。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的路是正确的,掌握规则的路是正确的。此时此刻,中国正向着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着。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不能动摇,因为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信息,更带来机遇;用规则捍卫利益绝不能动摇,因为这是我们防止重蹈民族悲剧的最好方法。改革呼唤开放,開放需要规则,两者看似分离,实则统一。 
  没有开放,无所谓进步;缺少规则,世界将成为独裁者的后花园。开放为剑,规则为盾,让我们走出中华民族的改革开放之路、复兴之路! 
  
点评
 
  文章选择“开放”和“规则”两个词,标题点明二者“剑”与“盾”的关系,审题立意准确,观点鲜明有力。第1段开门见山,引入写作背景;第2、3段通过“回想百年前”“反观当下”的古今对比,真实自然地分析“没有开放”和“开放”后的变化,有效论证开放带来的福音;接着在“开放为剑”的基础上点出“规则为盾”,论证开放和规则的互补关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有适当的提升。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精练,思考深入。 
  

佳作2

                           规则之下,方有自由
一考生 
  有作家曾言,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宽度,而是在夹缝中寻找灵魂深度。 
  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自由绝对离不开被反对者加以“夹缝”之名的规则。只有在规则之下,方有自由,让人在“夹缝”中寻找灵魂的深度、未来的意义。 
  规则的意义是匡正自由的秩序。学者李零说过:“一辆只要求速度而没有车闸的汽车,是非常危险的,它摔死的不只是驾驶员,还包括所有乘客。”若把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由比作那在大路上狂奔的汽车,那么规则就是车闸。在行驶速度过快时,车闸的价值便体现了出来。改革初期,西方资本如滔滔江水汹涌而来,面对开放政策的极大诱惑和极大自由,各方商人、各路资金涌入中国市场。正是因为国家事先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才未使群魔乱舞的混乱局面出现。市场规则下,各种经济要素享有自由,从而使中国市场焕发别样活力。
规则在表面上限制自由,但事实上,规则是自由的保证。 
  正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挣开规则的枷锁,自由将异化成放纵。无视既定的秩序和公认的价值体系,必成为危害社会的隐患。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的言论相较过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一些人无视网络规则,肆意煽动民意,公然蔑视社会道德,几年前“秦火火”伪造事实污蔑雷锋形象一事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从生理意义上来说,人的自我控制力并不高。面对改革开放打开的自由大门,有人会因没有约束而迷失方向,未知的巨大诱惑不断地挑战社会道德体系的极限。若整个国家如此,必将不可挽回地滑向更大深渊。自由不是放纵,面对改革开放的未知,唯有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制定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则,国家的巨轮才会在正确的航道上驶向光明的未来。 
  自由即规则。改革开放从本质上来讲,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大变革,也是抽象规则的具体体现。历史书告诉我们,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种抽象的“万物之理”在主导这一切的发生,赋予自由,一切的自由,追根溯源皆出自“规则”本身。 
  改革开放,树立规则引导自由,我们必将走过一个又一个光辉的40年! 
  
点评
 
  文章选择了两个对立的关键词“自由”“规则”,阐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下,自由与规则对立统一的关系,凸显思辨色彩。论述过程中,作者能从不同角度紧扣两个关键词所呈现出来的关系进行阐述和分析,比较理性。 
  不足之处在于,第3段的分论点“规则的意义是匡正自由的秩序”与第4段的分论点“规则是自由的保证”有重复的部分,如果让这两个分论点有递进关系,呈现思维梯度,则会更好。 
  

佳作3
 
                              开放与理性并行
一考生 
  周国平先生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文中剖析了随波逐流者与落伍者。他认为落伍者令人同情,随波逐流者令人鄙弃。而唯有将与时俱进地开放与理性地坚守自我相互融合的人,才能成为高瞻远瞩的弄潮儿,正如今日弄潮天涯之中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日新月异之发展令国人瞩目,令世人惊叹,更令时代铭记。正如余秋雨所言:“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四十年华,我们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我们崇尚乘上开放的小舟,向未知之海驶去,暴风吹打我们的脸,巨浪颠簸我们的船,但是它们并不曾淹没我们。 
  一改历史之闭塞无知,1978年的号角唤起了开放的萌芽。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设“一带一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幕芳华,开放让我国步入发展的高速轨道,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书写了“奇迹”二字。 
  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的一言:“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这正是一种积极的入世观,与中国的开放一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华之开放,将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谋求本国发展之际也兼顾他国合理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在开放。 
  然而,古有朱熹言“立志不定,终不济事”,今有杨绛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正应了当下中华之理性。 
   改革开放需要理性,需要有“人做我不做”的坚定,更应有“人不做我做”的勇气。改革开放四十载,我们要理性,要坚定,要在纷繁复杂的潮流中站稳自己的脚跟。屠呦呦摒弃功利与浮华,潜心提炼青蒿素,研制对抗疟疾的新药,挽救了上百万人的性命;王澍半生孤独,理性地与群体保持距离,最终登上了无人企及的建筑高峰;“治沙英雄”石光银秉持“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的树”的愚公精神,理性看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毛乌素沙漠成了历史…… 
  无数人的理性构成了中华的理性、时代的理性。《侏儒的话》有一言:“我们性格上的特点——至少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自觉超过了我们的自觉。”然而当自觉与不自觉达到均衡、走向理性,中华开放之前途便光明无量。 
  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开放不受束缚,则是自我焚烧之火焰。开放与理性并行,改革开放将更美好! 
  
点评
 
   文章紧扣“开放”“理性”与“改革开放”三词展开论述,扣题意识强烈。论述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前半部分着重论述“开放”之于我国4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后半部分着重论述“理性”之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首尾则提到两者结合的重要意义,前后呼应。论述中,作者能巧妙引用名言警句,结合当下时事,语言精练准确,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明快,富有气势。可以提升之处在于,文章对“理性”与“开放”的有机关联着墨不多,两词的思辨关系有待深入阐述。 

标题: 2020年高考词语类材料作文模拟题解及佳作点评
文件大小: 18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jiaohuazhe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议论文写作方法技巧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出彩有技巧
2022年浙江省各市高三下学期作文题目汇编
“个人修养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两篇
2022年湖北省各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
2022届武汉高三二月调考作文“朱光潜先生《谈美》”导写及范文
2022湖北三月调考作文:“逃离倦怠,呼唤健康”主题演讲稿(解析、标题、佳作)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作文题目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2届高三模考作文汇编
作文指导:议论文论据的收集与整合ppt课件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的分析ppt课件
议论文写作之开篇破题pptx课件(43页)
北京市2022届高三各区一模微写作题目汇编
审题立意训练ppt课件
新高考之《红楼梦》微写作专练
高考材料作文的点题扣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60题练习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写作汇编
2022届高三各地最新模拟作文试题及范文
作文讲评“感谢拥有,感谢没有”ppt课件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作文
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指导(一)选准角度,确立论点——-审题立意ppt课件(二)
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指导(一):选准角度,确立论点——-审题立意ppt课件
演讲稿的写作ppt课件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微写作汇编
高考漫画作文坚持原则ppt课件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时评ppt课件
2021年北京市语文高三一模微写作汇编
2021届高三四月模拟考试热点作文题目
2021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作文题汇总
2021年北京市语文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议论文写作增分方法探讨ppt课件
2021年广东省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高考复习:独立春风看牡丹------ 作文题型
2021年浙江省高二语文期末作文题目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用思想点亮观点——观点三维生成法及运用ppt课件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1年高考作文有关春晚押题预测
厚植家国情怀,写好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审题立意ppt课件
高考作文专题提升思维导图
2020年12月最新全国各地高考模拟作文及最佳立意选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