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3-06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
   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蜡烛?轻烟)
  四、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2.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板书设计
    寒食
   以汉喻今 流露不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áo tiáo) 皎皎(jiǎo jiǎo) 擢(zhuó)素手
   札札(zhá zhá)  机杼(jī zhù)  脉脉(mò mò)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
  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美丽、勤劳、孤独、哀怨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诵读关于月亮的古诗)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明作者。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许州(治今河南许昌)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三、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
  2.重点指导书写“栖、鸦”两个生字,注意“栖”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横。“鸦”是左右结构,注意书写时笔画的穿插避让。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栖:歇,休息。
   冷露:清冷的露珠。
   湿:打湿。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思乡怀亲的思绪。
  ②连词成句,感悟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
  五、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写了哪些传统习俗?(八月十五望月)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
  2.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八月十五游子的思乡之情。)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课下搜集描写中秋节习俗的古诗或思乡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望月兴叹

  教学反思
  1.课前布置了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古诗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经过充分地朗读,能体会诗文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ppt课件(3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5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教案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x课件(5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2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1
部编版六年级下《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