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致云雀》知识点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9-03


知识点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 
  知识点二写作背景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知识点三基础知识 
  1.字音 
  飞禽(qín)酣(hān)畅淋漓雕琢(zhuó)衷(zhōng)心蔚(wèi)蓝 
  沐(mù)浴犀(xī)利婉(wǎn)转洋溢(yì)甘霖(lín) 
  闺(guī)阁(gé)萤(yíng)火虫晶莹(yíng)摧(cuī)残花蕾(lěi) 
  醇(chún)酒迸(bèng)涌(yǒng)倦怠(dài)自扰(rǎo)真挚(zhì) 
  摈(bìn)弃憎(zēng)恨富饶(ráo)炽(chì)热 
  2.释义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霞蔚云蒸:比喻景物绚烂缛丽。 
  甘霖:形容久旱以后所下的对庄稼十分有利的雨。霖:连下几天的雨。 
  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态上的雪、粒雪(nēvē)或冰的损耗。或指物体消失、融化。 
  闺阁:①内室小门,借指内室。②特指女子卧室。 
  荫蔽:①(枝叶)遮蔽;②隐蔽。


知识点四内容解读


1.内容结构:


全诗共21节,


(1)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


总体评价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然后展开描绘它外在的形态;又写了云雀欢乐明朗优美的歌声,探讨了神圣、欢快、欢愉的原因,最后进行人鸟的对比,表达愿望――渴望传递云雀的快乐与爱。


(2)2-4小节,云雀飞翔


第二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第三、四节承上启下,描写云雀飞上晴空迎接朝阳,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也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3)5―12小节,云雀的歌声。


第五、六、七节,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八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第九节,他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


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第十二节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4)13-17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


第13节承上启下,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诗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从第十三节到第十五节,探讨美的根源。“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


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第15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第十六节、第十七节说,云雀歌声之所以甜美欢快,是因为云雀“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第十七节谈到了死亡。人总认为一切生灵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生命。而雪莱认为,在参透了生死真谛之后,便可达到无所畏惧、无所挂碍的坦荡境地。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该造福人类,这是生命的价值。而高尚的灵魂永生不死,只会回归到他所来自的本源而和“宇宙精神”合一,那时,死去的将是死亡。这种理解,也正是雪莱虽时刻预感死亡临近而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


(5)18-21,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


第二十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雪莱说:“诗人的言语总是隐喻的”,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时,塑造了一个象征,一个理想艺术大师的形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应第一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云雀所熟知的欢 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诗人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小结:全诗二十一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结构安排上,独有匠心。


2.云雀形象:


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①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③云雀所熟知的欢心,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知识点五 课文主题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知识点六 写作特点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知识点七 名句积累


1、由于软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还感到懊悔,那便是更加软弱。――雪莱


2、爱情就象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雪莱


3、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4、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雪莱


5、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6、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雪莱


7、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本身阴暗。――雪莱


8、希望会使人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一对同胞兄弟。――雪莱


9、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雪莱


10、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雪莱


11、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哪知更大的失败常是有小过导引而来的。――雪莱


1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13、饥饿和爱情统治着世界。――雪莱


14、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雪莱


15、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16、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17、记取吧人类,因为知识对于你,正如广阔的河水之于埃及。――雪莱


18、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脑,一条能说话的舌。――雪莱


19、伟大的诗篇即是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


20、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好像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的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韵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雪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雪莱《致云雀》音频朗读
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过关测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
《致云雀》ppt课件(14页)
《致云雀》pptx课件(39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课件
《致云雀》学案2
《致云雀》教案3
《致云雀》ppt课件(15页)
《致云雀》同步练习
雪莱《致云雀》赏析
《致云雀》课堂练习
《致云雀》ppt课件2
《致云雀》教学设计2
《致云雀》导学案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教案1
《致云雀》教案1
华兹华斯《致云雀》课文原文阅读
雪莱《致云雀》原文及译文
雪莱《致云雀》原文阅读
《致云雀》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