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作者:汪曾祺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0-20 出处: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现代文阅读
昆明的雨
汪曾祺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2)我想念昆明的雨。
(3)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4)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5)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6)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7)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8)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9)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10)夏天,雨,是最常见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1984年5月19日
(有删改)
链接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出口。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1.用简洁的话概括《昆明的雨》一文的主旨。
12.举例具体分析《昆明的雨》的(4)(5)段与(8)(9)(10)段的主要抒情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3.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比较下面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
原句: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改句:卖杨梅的都是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的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声音娇娇地吆喝一声:“卖杨梅——”
(2)分析下面两句中问号和叹号连用有何特殊用意。
“这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14.两篇文段中画线语句都选用了哪种材料?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通过对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抒发了作者对昆明浓烈而绵长的思念之情。
12.(4)(5)段中“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这些词、句直抒胸臆(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夏季、雨的赞美热爱之情。
(8)段中通过写苗族女孩子“娇娇的”吆喝声,“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足见雨的舒服,令人动情;(9)段中“满满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承载着美妙的人情味;(10)段中酒店前那几只“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的鸡和数不清的“饱涨的花骨朵”都将雨中的情味传达出来,都是间接表达作者那悠远而绵长的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13.(1)原句运用了外貌、语言描写,重在展现一个画面,营造一个意境;强调“声音娇娇的”,是以女孩的娇美衬托出昆明的柔美,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昆明的雨,昆明的人,对昆明的情。(意思对就可得分,不要求表述顺序一致)
改句是一种平淡的叙事口吻,强调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在做着怎样的事情。(意思对就可,不要求表述顺序一致)
(2)两句写出对干巴菌的认识的变化,前者表达了强烈的怀疑鄙视之情,后者表达了强烈的惊奇之意,前后对比,突出了“干巴菌”的好吃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14.(1)选用了第二故乡昆明和故乡高邮的特有风俗特点,一个是挂仙人掌,一个是挂咸鸭蛋。
(2)仙人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寄托了对昆明的思念之情。挂咸鸭蛋的风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析】
【分析】
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文章的主旨,要通过文中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来分析,格式是“通过……表达了……的情感”。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昆明的雨”,文章第(6)至(10)段通过对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思念。
1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其特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对应的段落,(4)(5)两段里的“不使人厌烦”“人很舒服”等词句属于直抒胸臆;(8)至(10)段主要描写了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雨季景物,属于借景间接抒情。结合段落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原句采用倒装句式,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以女孩的娇美衬托出昆明的柔美;改后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语气平淡,没有原句的效果。(2)第一句话是对干巴菌竟然好吃的强烈疑问;第二句话是在吃过干巴菌之后对干巴菌如此好吃的强烈感叹,前后态度反差巨大,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滋味的赞叹与喜爱。
14.本题考查分析文中材料的作用。倒挂仙人掌和挂“鸭蛋络子”分别是昆明和高邮的特有习俗。挂仙人掌引起了“我”对昆明的雨的思绪,体现出“我”对昆明的思念;挂“鸭蛋络子”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表现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童年的怀念。也就是说一定要答出材料对对表达主题的意义。
出处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资料
1 四川省德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3 《千万别折腾汉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4 《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5 《马说》《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6 背诵默写(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7 词语、成语的运用(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8 名著阅读(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9 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作文题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昆明的雨》练习教师版
《昆明的雨》pptx课件(24页)
《昆明的雨-菌子》ppt课件
《昆明的雨》ppt课件(19页)
《昆明的雨》ppt课件(12页)
《昆明的雨》教案10
《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
《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昆明的雨》导学案(先学后教)
《昆明的雨》ppt课件(38页)
《昆明的雨》学案3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9
《昆明的雨》pptx课件(18页)
《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昆明的雨》ppt课件(14页)
《昆明的雨》课堂实录
《昆明的雨》ppt课件(13页)2
有关雨的古诗句
《昆明的雨》导学案2
《昆明的雨》配乐素材(雨声)
《昆明的雨》ppt课件(18页)
《昆明的雨》说课稿
《昆明的雨》音频朗读(2)
《昆明的雨》音频朗读(1)
《昆明的雨》ppt课件(35页)2
《昆明的雨》ppt课件(29页)
《昆明的雨》ppt课件(45页)
《昆明的雨》教案8
新版八年级上《昆明的雨》pptx课件(7页)
《昆明的雨》ppt课件(35页)
《昆明的雨》ppt课件(31页)
《昆明的雨》pptx课件(10页)
《昆明的雨》教案7
《昆明的雨》教案6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
《昆明的雨》教案4
《昆明的雨》教案3
《昆明的雨》学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
汪曾祺《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汪曾祺《昆明的雨》课文原文阅读
汪曾祺《昆明的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昆明的雨》ppt课件3
《昆明的雨》ppt课件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