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0-23 |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至当今,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经典文学、民间故事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何种眼光去看待这种对传统的创新性、颠覆性、解构性改编电影?有学者说过,传统不是历史遗留元素不加选择的累积,传统自身包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和优胜劣汰的选择性。真正有生命的传统绝不会黏着于某一固定的古旧形式,它终必化为贯穿古今统一历史的文化精神。也就是说,传统应是处于制作与创造之中、尚未被规定的。因此,传统并不等同于“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恰恰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所以,立足将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不必在舆论的质疑和不满下有太多顾虑。因为通过经典文本的广泛群众阅读基础转换为电影市场的底盘与动能,本身就是一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文化创意。而且,影视作为当代对传统进行表达的主要通俗文艺形式,将持续向经典文艺汲取灵感,并化作未来的“经典”。进而,影视改编作品转化为文化价值建构的基础,将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合流为一种可辨识的、独特的民族精神语态,而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亦将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最为闪耀而突出的底色。
(摘编自《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材料二:
任何文本都不始于零,卡尔•海因茨•施蒂尔勒曾这样写道。同样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皆称《哪吒》)作为票房神话的现象并非只凭单一的作品之力,它已然成为一个激荡互文关系的文化记忆体。尽管哪吒的神话经过多次改编,然而无论其如何变化,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读者和观众一旦读到或看到哪吒,都会将其与各种版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产生互文性的联想和比照。文本相互联系而形成了“互文性”,互文作为一种文化丈量和艺术解析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揭示哪吒的动画修辞,《哪吒》的热映效应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电视剧集《哪吒传奇》,哪吒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象和神话符号,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动画重新书写。进入21世纪,哪吒从二维动画形态 | |
| 标题: |
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23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