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知识点汇总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1-05 |
《荷塘月色》知识点汇总
1、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朱自清爷爷:朱则余
时任江苏东海县承审。为人谨慎,性格谦和,百姓对他颇为敬重。
朱自清父亲:朱鸿钧
字小坡,饱受儒学思想熏陶,他觉得,只有生下男丁,家族才有香火继承人!
当他看到苏东坡诗“腹有诗书气自华”,便给儿子取名“自华”。
算命先生说儿子五行缺火,便取名 “秋实”。因“秋”字半边是“火”,取“春华秋实”之意。
朱自清母亲:周氏
平安长大最重要。
周氏早先已生两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
朱自清是她第三个孩子,家里看得极贵。
为了好养,给朱自清耳上穿孔,戴上金耳环。取小名“大囡nān”。
3、为了实现民族自由和民主,而同缺乏民主的制度进行斗争的人被称为民主战士。
4、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发起时间:1919年5月4日
参与阶级:初期学生,后演变为全民运动
起 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经 过:学生罢课示威,全民罢工
口 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结 果:罢免卖国贼,拒签凡尔赛条约
5、1926年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
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
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
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
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
段祺瑞执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有说法指出,段祺瑞当天并不在执政府里,开枪的命令也不是他下的 )
6、抗战期间:教书育人,以笔为枪,箪食瓢饮
在昆明,朱自清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了王瑶等大批人才;一方面以笔为枪,进行文人抗战。在这些日子里,他集中精力撰写了《新诗杂谈》、《抗战与诗》,把抗战期间的诗作详细的评点。他认为,抗战以来新诗的趋势是胜利的展望。这种观点非常独到。
7、战后时期:为和平奔走疾呼
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朱自清兴奋异常,到大街上和老百姓一起狂欢,深夜未睡。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8、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朱自清与世长辞了,享年51岁。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