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赵鑫珊《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赵鑫珊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2-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赵鑫珊
 
这许多年,我喜欢上一首歌或一部小提琴曲子,都是“一见钟情”的结果,好像用不着要有个反复熟悉和理解的过程。每一次“一见钟情”,都是心灵的一次绝对美的颤抖。《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于我永远都是这种性质的颤抖,永远都是心弦的暗中共振,不论我在哪里,或骑车走过乌鲁木齐和华山路一带,或坐在某家餐馆同三两好友一起闲聊对酌,只要这首外国民歌一响,我的魂便会无条件地全部交给她的旋律和唱词,听任她摆布,如同月光底下的一片树叶被晚风随意拨弄。这时候的我,就会像一个梦游者因进入角色而跌跌撞撞——“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有许多人是从德国电影《英俊少年》那里熟悉《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的。我和这首民歌的相识年代却要追溯到我的学生时期。
当年元旦聚餐,有个同学为了给大家助兴,特意用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英文歌——《The Last Rose of Summer》(《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我一下子就被它所特有的忧伤中的甜美旋律给镇住了。这不仅仅是因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主要还是词曲交融,似诉歌者平生不得志。那是一百多年前爱尔兰人借托夏日最后一朵玫瑰之口,说尽自己心中的无限之事。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的第二段歌词最动我情:“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愿你能跟随你的同伴,一起安然长眠。”
必须承认,在东西方民族的精神世界里,确有一些共通的为之而死、为之而生的永恒的主题。不然,我们中国人就不会同英国人一起哭莎士比亚的悲剧了。
玫瑰是人见人爱的花朵,不管是在爱尔兰人眼里,还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对夏日即将凋零的最后一朵玫瑰寄以无限同情、希望和厚爱,是我多年和这首民歌的最深沉的一层关系。
其实,我从未亲眼见过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但是我不止一次见过夏日最后一朵“勿忘我”草和紫罗兰。它们因为无法忍受夏季高温的煎熬,便先后凋谢、枯萎、死去,完成造物主给她们规定的生命循环圈。
花开花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动植物各自完成自身的生命循环圈,本无所谓忧伤,也无所谓悲哀。但人类总爱将大自然人格化,将自己的丰富感情移植到山川动植和草木昆虫身上。《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便是一次优美的移情和人类情感的卓越外射。
我鼓吹、赞同这种移情和外射。没有它,我敢说整个音乐艺术世界就会萎缩得不成样子。正是这移情和外射,把我乐而不疲地引进了一个奇异的世界,恰如爱尔兰人将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染上了一层孤独和忧伤的色彩,它教会了我面对眼前的野玫瑰、紫罗兰和“勿忘我”草应怀着一种特有的怜爱与柔情。
因此,我主张每个现代人的内心深处都应当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在我们短暂、变幻不定的人生中,在这个不可逆的世界里,一件最后的美好东西总是能给人永久的回味,无限的眷恋和牵肠挂肚的印象。有了它,我们才会活得洒脱、豁达、自在,将灵魂的灼热和烦躁转化为清凉。
诗人和哲学家都是通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倾注一往情深和满脑子的思绪,才同整个世界建立起广泛联系的。我确信,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会造就一个诗人,恰如冬天最后一片梧桐树叶会造就一位哲学家。
在这个世界上,谁会没有自己心田的一朵玫瑰、紫罗兰或“勿忘我”草呢?你没有?若是真的还没有,请你务必去寻找一朵。它在六月的原野上,在山谷里,在自己的心坎里。
(文章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我”喜欢《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的原因,并谈出了文艺创作和鉴赏的某种规律。
B.诗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所含情感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总爱将大自然人格化,将自己的丰富感情移植到山川草木和昆虫身上。
C.作者用“中国人与英国人一起哭莎士比亚的悲剧”,说明了中国人与西方人一样,都有着相同的鉴赏标准和永恒的主题。
D.“谁会没有自己心田的一朵玫瑰”是作者在《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中注入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真挚情感之后得出的结论,同时,希望所有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玫瑰”。
15.作者为什么说“我喜欢上一首歌或一部小提琴曲子,都是‘一见钟情’的结果”?
16.“我主张每个现代人的内心深处都应当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中“永不凋零的玫瑰”的含义是什么?
17.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的第二段歌词最动我情”?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4.C
15.自己的心灵和一首歌或一部小提琴曲子的内容相契合,产生共鸣。
16.永存于人们心中的美好事物。
17.示例:①夏天最后一朵孤独的玫瑰以及它终将凋谢的归宿,引起作者无限的同情、希望与厚爱之情。②万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总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归宿。玫瑰是美好的事物的象征,作者体会到,对眼前的美好事物要学会怜爱与珍惜。③而面对它的消逝,我们也不必一味忧伤,可以将这美好保存于内心深处,从中汲取洒脱、豁达、自在等精神力量,更加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意思相符,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C项,“都有着相同的鉴赏标准和永恒的主题”错误,由文本“必须承认,在东西方民族的精神世界里,确有一些共通的为之而死、为之而生的永恒的主题。不然,我们中国人就不会同英国人一起哭莎士比亚的悲剧了”可知,作者用“中国人与英国人一起哭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为了说明了在东西方民族的精神世界里,确有“一些共通的为之而死、为之而生的永恒的主题”。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由文本“每一次‘一见钟情’,都是心灵的一次绝对美的颤抖。《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于我永远都是这种性质的颤抖,永远都是心弦的暗中共振,……只要这首外国民歌一响,我的魂便会无条件地全部交给她的旋律和唱词,听任她摆布”可知,这首歌或这部小提琴曲子使作者灵魂融入其中,心灵震颤,产生共鸣,所以说“我喜欢上一首歌或一部小提琴曲子,都是‘一见钟情’的结果”。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在由下文“我们短暂、变幻不定的人生中,在这个不可逆的世界里,一件最后的美好东西总是能给人永久的回味,无限的眷恋和牵肠挂肚的印象。有了它,我们才会活得洒脱、豁达、自在,将灵魂的灼热和烦躁转化为清凉”可知,“一件最后的美好东西”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可以让人活得洒脱、豁达、自在的东西,此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永不凋零的玫瑰”应指永存于人们心中的美好事物。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下文“对夏日即将凋零的最后一朵玫瑰寄以无限同情、希望和厚爱,是我多年和这首民歌的最深沉的一层关系”可知,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孤独地留在枝头”,“即将凋零”,作者对它即将凋零的命运深表同情,并寄予希望和厚爱。
由文中“玫瑰是人见人爱的花朵,不管是在爱尔兰人眼里,还是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我从未亲眼见过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便先后凋谢、枯萎、死去,完成造物主给她们规定的生命循环圈”“《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便是一次优美的移情和人类情感的卓越外射。……它教会了我面对眼前的野玫瑰、紫罗兰和‘勿忘我’草应怀着一种特有的怜爱与柔情”可知,玫瑰终会逝去,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和命运归宿;玫瑰又是美好的,因而我们也要爱怜和珍惜身边像玫瑰这样的美好的事物。
由文中“花开花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动植物各自完成自身的生命循环圈,本无所谓忧伤,也无所谓悲哀”“因此,我主张每个现代人的内心深处都应当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在我们短暂、变幻不定的人生中,在这个不可逆的世界里,一件最后的美好东西总是……有了它,我们才会活得洒脱、豁达、自在,将灵魂的灼热和烦躁转化为清凉”可知,事物由生到死是其必然规律,不可避免,所以当它消逝时我们自然不必一直悲伤,但我们要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让它的美好永存心底并幻化成激励人心的洒脱、豁达的精神动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鑫珊《哲学是什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鑫珊《没有天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鑫珊《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鑫珊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