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吴小攀《家乡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吴小攀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5-29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家乡茶 吴小攀
我的家乡是“鸟龙茶之乡”,以出产铁观音闻名,但我不敢说自己懂茶;尤其是在那些“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种茶、制茶人面前,更是如此。从漫山遍野的草野之物,经历采青、晒青、摇青、晾青、炒青、揉捻……整个艰辛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在天、地、人的作用下,青枝绿叶时的灵性才得以凝聚在紧索的条形上。只有陪伴始终,用心始终,方能懂得。所以,当有人知道我来自茶乡,要我说一说茶之道或者品评某一泡茶的好坏时,我都会有一种“吾又何知”的惶惑。一泡茶有一泡茶独特的个性、品性、灵性,不同的人冲泡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即便是同一泡茶,在不同的时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更何况每个人的味觉千差万别,从何说起?
对于家乡人来说,喝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他们生性不喜多言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家乡人不可须臾无茶,早起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茶具泡茶,饭后继续喝茶,睡前仍在饮茶;或一家人围坐聊天以茶助兴,或两人对坐谈饮,或一人独饮;但凡客来,必洗杯煮水冲泡,一杯新茶端上,热气腾腾,饮者啧啧有声,齿颊含香,无言胜有言。袅袅茶香中,情义自殷殷。即使在工作的环境里,也常见茶具必备,忙碌的中间停下来呷一口茶,“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乐盍极!
家乡茶或许因其日常性而更近于禅宗。在闽南语系中,“喝”与“吃”经常是通用的,喝茶也可称为吃茶。有一禅宗偈语“吃茶去”,可见自古茶禅确实一味。如日本人那种仪式繁复的茶道,反是得筌忘鱼买椟还珠了。家乡人喝茶没有那么多讲究,热水洗杯,第一道用来洗茶——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唤醒沉睡中的茶,第一道之后便可饮用,先敬尊长,从左到右,依次递茶。茶具十分家常实用,底盘够大能容,泡上半天也不用倒茶水,瓷质茶杯则比潮州工夫茶杯要略大,但又不像如今市面上许多千奇百怪大得过分的茶杯,这保证了一杯茶的分量适宜,在品饮时既不至于分量太少而不得要领,又不至于分量太大让人有牛饮之感。
连母亲这样的外来人也爱上了喝茶。她是在印尼出生长大的广东人(但从未回过广东老家),能吃辣椒,爱吃咖喱饭,喜饮咖啡,20世纪60年代归国后被分配到福建,最终落户茶乡,连饮食习惯也入乡随俗了,口味渐渐变得清淡,开始嗜茶。午睡后喝上一杯茶方觉神清气爽,忙完家务喝上一杯茶才能解乏,大鱼大肉后喝上一杯茶才可解腻。一家人团聚,冲上一道茶,沉默的父母,寡言的弟兄,难得一聚的姑婶婆姨,一递一接之间,情感随茶香氤氲流淌开来……
记得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夜晚,在仍未完成的四合院的露天晒场上,月光洒落下来,大人坐在高脚凳上,一边泡茶一边聊天。茶香絮语中,四五个小孩仰躺在铺晒得满地都是的茅草上望星空。深蓝色的天幕里,繁星点点,连月亮都调皮地一眨一眨……父亲给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喝茶,他竟然每喝一口就“啊”一声,似乎已经能很惬意地品出茶味了。也许正是这种深植于血脉中的饮茶之风的潜移默化,即便是如今远离家乡,我也不可一日无茶,而且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来自仍在家乡的父亲的寄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对于茶叶的选择仅限于乌龙茶,甚至是非铁观音不喝。所谓“观音韵”,应该是乌龙茶的最高境界,不仅有形,有色,有味,有香,还要有韵一一温润回甘,余韵悠长。比起这种“观音韵”来,绿茶太腥了,红茶太平了,普洱太怪了;同样是乌龙茶类,单枞太呛了,岩茶太素了……这其中可能不无偏见,由爱而生的偏见。
当然,这种个人偏爱大部分来自习惯性依赖,而这种习惯是天生的——天生我于乌龙茶之乡,触目所及都是茶。母亲工作过的镇医院在一个小山坡上,顺道往下走,不远处就是茶站——专门收购茶叶的地方。有一次,在收茶的季节,看到茶站大厅里堆起了小山一样高的茶叶,有工人赤脚站在茶山上,挥动竹耙子奋力梳扒。因此,觉得那才是最本真的家乡茶。后来听到有人大讲茶道,从点兵、巡城发展到闻香、观汤,等等,有许多拗口的仪式和称呼,或者潮流兴起喝这种茶那种茶,甚至于开发出系列所谓“茶配”……忍不住微笑。道可道,非常道也。
难得回了一趟老家,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茶,整个镇子笼罩在一片不知今夕何夕的茶香中。但是,这里很快就要兴建一个巨大的水库,整个镇将被淹没在深深的水底。公社、医院、茶站、银行、派出所、粮站、车站——有的已拆建,有的则早成了废墟。终有一日,只能在茶香里寻找梦中的家乡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到了日本人的饮茶之道,流露出作者对仪式繁复的茶道的批判和对家乡茶日常性的肯定。
B.文章描写了母亲的饮茶,意在表现家乡茶对一个外来人的浸染,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C.文章追忆了作者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的时光,意在表现家乡茶的饮茶之风是深植于血脉之中的。
D.文章提到出现了大讲茶道、拗口的仪式和称呼、潮流茶、“茶配”等现象,作者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茶道”。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的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文章同时也使用了引用、叠词、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雅俗共赏,富有韵味。
B.文章“记得童年时和伯父一家住在一起”一段,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突出了作者对家乡茶的情有独钟。
C.文章从家乡的饮茶之风、家乡茶的日常性、对人的浸润等不同的层面来写“家乡茶”,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D.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和类比,如把日本人的茶道和家乡人喝茶对比,又把“观音韵”与绿茶、红茶、普洱等进行类比。
8.文章开头提到作者不敢说自己懂茶,可在后文又写了对“观音韵”的感悟,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B【解析】“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任意拔高。
7.D【解析】“把‘观音韵’与绿茶、红茶、普洱等进行类比”错,应为“对比”。
8.不矛盾。文章开头提到作者不敢说自已懂茶,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只有用心陪伴始终,方能懂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茶的敬畏之情。后文写对“观音韵”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观音韵”的情有独钟。(每点2分)
9.文章的结尾写自己回老家的见闻,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茶,强化了对家乡茶的情感。但家乡的整个镇子都要被水库淹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茶前景的担忧和无奈之情,引发读者的思考。照应文章的题目“家乡茶”,使文章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每点2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冈野金哉《世界上最好吃的江米条》阅读练习及答案
胡安·鲁尔福《你没有听到狗叫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木田独步《巡查》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保林《大漠走笔》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文颖《桥头羊肉店》阅读练习及答案
《宝黛共读《西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指尖《骑自行车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洁《一生太长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风雨雪雾回故乡》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海红《樊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修文《万里江山如是》阅读练习及答案
斯蒂芬·里柯克《我的鱼塘》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困难的日子里》《这束淡弱的折光》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芥川龙之介《秋山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霞《乡愁的味道》席慕容《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库尔特·库森贝格《匆匆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薛培政《乡贤赵五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鸬鹚与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付秀宏《目送雁南飞》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波列沃依《贡献》阅读练习及答案
杉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纸的胜利》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映山《作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B·V·劳森《痴迷》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田咏美《经历过晚年的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尤里·纳吉宾《冬天的橡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赫尔曼·黑塞《水彩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花园茶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冰心《记萨镇冰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揭方晓《酒监王伯杨》阅读练习及答案
《奇医·奇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纳博科夫《木精灵》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昊《我的英雄》阅读练习及答案
草明《秦垄的老妇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凤雄《私塾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霍桑《威克菲尔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狄更斯《难忘的生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安德烈·马卡罗夫《姑妈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威廉·福克纳《烧马棚》阅读练习及答案
保罗·拉斯科《火灾》阅读练习及答案
约翰·高尔斯华绥《时代变迁》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