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插秧歌》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04


【备考知识梳理】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3分)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4分)

 
4.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4分)

 
5.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4分)

 
6. 诗歌的尾联写得极富生活气息,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试加以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全家参与(1分),冒雨进行(1分),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1分)。

2.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

3.“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4.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2分);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1分)。(共 4分)

5.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
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
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派上活儿了。(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3分)
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效果 1分)(共4分)

6. 诗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呼唤送饭人的答话:“秧还没插完,没空吃早饭,你回去要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 得它们糟蹋庄稼。”(1分)这两句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爱惜劳动成果的农民形象)(1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插秧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阅读练习及答案
《插秧歌》pptx课件3
《插秧歌》教案3
《插秧歌》pptx课件2
《插秧歌》pptx课件1
《插秧歌》教案2
《插秧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2
《芣苢》《插秧歌》ppt课件2
《芣苢》《插秧歌》pptx课件1
《芣苢》《插秧歌》教案1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插秧歌》教学设计1
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