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古诗
  师: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你们心中一定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记忆,打开你们记忆的闸门说说童年的趣事。
  生:放风筝、捉迷藏、学打仗……
  师: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啊!我们学过的不少古诗词就是回忆童年趣事。你能背诵哪一首回忆童年趣事的古诗吗?
  生1:诵读《村居》、生2:《小儿垂钓》、生3:《所见》。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对叶圣陶了解多少呢?生:汇报查阅到的资料。
  师:诗人究竟在这首诗中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出示自主学习提纲)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
  梧(wú)叶挑(tiǎo)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生:(自由读诗,互相讨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谁愿意大声地读给我们听听?
  生:(多数举手)
  师:(指一位)你读读看看!
  生:读得真好。现在,同桌的互相读,如果能背这首诗更了不起了。
  生:(合作读诗和背诗)
  师:看来同学们把这首诗读得非常流利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配着音乐背一次。(点击音乐)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听到了什么?先读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听到了一阵阵风声……(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渲染气氛)悬啊,那一夜看不见“扶堤杨柳醉春风”,看不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看不到“春风夜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浇花”。只有梧桐树叶、沙沙的炬人声,只有那萧萧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这样的夜晚诗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零零地客居他乡会有怎样的心情?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我们班也有不少孩子离开家,来到天润求学。(问住校生:你想家吗?)
  住校生:我经常想家。
  师:尤其是什么时候特别想家呢?
  住校生:在夜深人静时,在过节和放假里特别想家。
  师: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再次渲染):是什么让诗人感到孤独?(生:萧萧梧叶送寒声)。是什么让诗人彻夜难眠?(生:江水秋风动客情)
  师:正当黯然心伤时,诗人看到了什么?谁来读后两句诗?想象这是怎样的场面,说给同桌听。(提示:说“挑”的动作、神态、心情)。
  生:(朗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根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四、拓展阅读
  师: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请看贺知章的: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生反复朗读直到成诵。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从诗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诗人离开家已经很久了。生:但他还能讲家乡话。
  师:是呀!长年漂泊异乡,当重返家乡时,已经是白发苍苍,难怪: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一个思乡的季节,请看: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同桌之间合作读诗句,并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积累几首思念家乡的古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感:动客情  思乡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41页)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1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思维导图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ppt课件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山行》flash课件1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6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5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4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3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1
《赠刘景文》mp3音频朗读
《山行》ppt课件(30页)
《夜书所见》flash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