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陈年喜《一九八七年的老腔》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陈年喜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5-09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一九八七年的老腔
陈年喜
这是一九八七年。
这是陕西东延最后一个小镇,秦岭金矿陕西权属地集中在这一片。
那一年,我十七岁,这时是高三最后的假期。我的有点残疾的、教了我三年的小学语文王老师,此时正在守岗与下岗之间犹疑:继续上岗,每月只有38元工资,养不活一家人;下岗,则意味着连38元的工资也将失去。他的妻姐在零公里矿区带队背矿,带十个二十个劳力,有时一-夜能挣到一-两千元,每个背矿的人能分到三十五十元不等。王老师带我们十几个年轻人去给妻姐做脚力,其中大部分是他昔日的学生。
在一个我至今叫不出名字的小集市上,在饭摊背后的荒街里,我听到了一群人的唱腔。一种类似于秦腔的唱腔,但要比秦腔夸张粗放得多。我不知道戏文叫什么,我听懂了其中一段唱词:
骂声韩龙贼奸小,
你此时不亏该吃刀。
近朝来为王我对你表:
我三弟他生来火性焦,
你不该闯了他的道,
打得你见了寡人哭嚎啕。
看穿着体貌,他们显然是当地人,甚至就是这个小集镇上的居户。但这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唱?为谁唱?我不知道。领头的是一位壮年,三十七八或者四十七八,渐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孔,这是风雨和岁月作用下的中年。他扔掉手里的烟头,从一条长凳上站起来,突然喊一声:“伙计们,吼起来。”吼起来的一群人并没有称手的家伙,他们就地操起棍棒或石头瓦块敲起来,豪气干云,古朴悲壮。像冲锋陷阵,又像呼天抢地。显然,他们并没有刻意为谁演出,也显然没有作好演出的准备。像一阵突然的暴雨,由天空而降。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就是老腔。
那一年,我还听浩子唱过老腔。
浩子是秦东镇人,过了门前的风陵渡大桥就是山西。秦东一带的黄泛区土地丰阔,浩子家有一片苹果园,水早两惠,秦东一带的苹果又漂亮又好吃。销路好的那几年,浩子家挣了不少钱,兄弟姐妹都修了平房。后来到浩子娶老婆的时候苹果滞销,滞销到苹果挂在树上熟透了也没人去摘。三轮车拉到果汁厂卖五到八分钱一斤。这样的不京气得续得看不到头,不少人家挖了树,种起了小麦玉米。
近水楼台先得月,浩子开始上秦岭矿 山背矿。
背矿是遮人耳目的说法,矿石金贵,各个矿口都有自己的运输渠道,根本不用人背。背矿就是盗矿。浩子单人独马,抗不住同行的坑蒙和矿警的打击,投入了我们的队伍。虽然被领头的五五抽成,但人不亲,账清白。大本营屯扎在杨寨岭上一口废弃的矿井里,二十多人把一口竖井建成了碉堡,上下七八层,如同蒸屉,明暗通道无数,进可攻,退可守。
那一夜,我们选择的矿坑是13坑的3号采场。
3号采场近于空场,显然已经开采许久了。采场呈四五十度斜坡,像一个巨大的倾斜的篮球场。边沿上的矿茬厚薄不等,有两米厚度的,有尺许厚度的,矿体在手电照耀下亮光鳞鳞.那是硫体和铅花。矿体上有许多未爆破彻底的残孔。显然是才爆破不久,采场周边尚有烟尘,空气浓稠而灼热,地上一层矿石。领头的喊:“快装矿。”接夜班的工人快上班了,必须在他们到来前装好矿石离场。
大家取下腰后的编织袋,疯了一样装矿石,不一会儿,地板就像水洗过一样干净。
领头人喊:“差不多的快背走,不够的快打矿。”
留下的人,围住一支矿柱,有一个人轮起大锤拼命地砸。这是一支四五个人合围粗的矿柱,上面硫点密密,硫体呈线状缠绕,看得出品位相当高。矿柱承担着天板的支撑作用,由于压力的巨大作用,每一锤上去,矿石都会“哗”地落下一片,大伙疯了一样抢。
突然,轰一声,出事了!
一块天板落下来,一张芦席似的覆盖住了轮锤的人。石头一米厚,丈余见方,人不见影了,只见血沿着下坡的方向流下来。
天亮时,尸体终于弄到了杨寨岭。领头人说:“埋了吧。所有矿石卖的钱,都给他老婆带回去。”大家分头去选风水好点的地方,有人找锹挖坑,有几个去山下买白布和芦席,有人去处理矿石。
只有浩子没动。他守着死去的人,一语不发。突然,他唱了起来,唱得天崩地裂,山岳倾倒。有懂得的人说,是老腔:
将令一声震山川,
人披衣甲马上鞍,
大小儿郎齐呐喊,
催动人马到阵前。
头戴束发冠,
身穿玉连环,
胸前狮子扣,
催开青鬃马,
豪杰敢当先。
……
这样冷的天气,没有人知道浩子为什么要唱这种内容与眼下情景毫无关系的老腔,他唱了一曲又一曲,直到嗓子哑下去,像喉管撕破了,再也发不出声了。领头人静静看着他唱,抽着烟,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我的印象里,渭北习俗送亡人上山时,似乎不是唱老腔,是唢呐锣鼓。
十年后,我独自一人到了华山西峰。
同样是冬天,游客寥寥。
这就是传说了千年的沉香救母的地方。唐朝人张侨问“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说的正是这里。翠云宫前,有无数巨石状若莲花。有一块大石中间裂开,真如斧劈似的,据说这就是沉香的教母的斧迹。西峰远看是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那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据说是山川和人间日月的缩影。天地间,没有一事一物不峥嵘。
登西峰极目远望,四周群山起伏,云霞浩荡,周野屏开,黄渭曲流。苍山如怒,天地无涯。远远地,仿佛可以看见黄河那边的山西,仿佛看到了玉带一样的黄河上,风陵渡大桥隐隐现现。桥的这头即是秦东,浩子的家乡所在。听说他从矿山回去后大病一场,后来也没有成家;再后来,住进了华山脚下某著名精神病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那天突然就想有多年没听到老腔了,据说这儿独有的唱腔已几近绝声,没几个人会了,它们似乎正向着现代生活的反方向走,即将消逝在西边的落日里。
我又突然想,              ?沧海桑田,云翻雨覆,谁能将之消弭?
(节选自《微尘》,有删改)
10.概括浩子的形象特点。(4分)
                     
 
11.有人认为“克制”是陈年喜散文的一大特点,试结合画线句简析。(4分)
                      
 
12.文中两处引用老腔唱词有什么共同的效果? (6分)
                      
13.综合全文,在文末的横线上续写一个问句,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6分)
                      
 
 
 
答案:
10.①生活困苦,被迫背矿谋生。②性格单纯,缺乏生存经验。③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④不矫饰,有生命的自然与本真。⑤敏感,脆弱,承压能力差(逃避现实)。
评分标准:共 4 分。一点 1 分,2 点 3 分,三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11.①从情感表现看,作者没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也不作价值判断或展开议论,融感情和态度于冷静的描述。②从语言表达看,作者极少用形容词强调,多用客观性的名词和动词,交代事情的发生、处理的结果和众人的言行,近乎素描勾勒。③从描述过程看,不着力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程(或:叙述节奏快,不描写坍塌、伤残、死亡的具体过程),选用坍塌、石头、流血,暗指死亡,避重就轻,意在文外。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2.①详引老腔唱词,丰富文章内容。(1 分)②唱词情境感强,“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等唱词极具故事性和画面感,让人如置现场。(2 分)③突出老腔慷慨激昂的特点,映衬当地百姓豪气、古朴的性格特点。(2 分)④与现实形成反差,便于表现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2 分)⑤结构上点题(或:前后形成呼应)。(1 分)
评分标准:共 6 分。第 1 点和第 5 点各 1 分,只要点出术语即给分。其他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3.(1)续写: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嵘的老腔吗?
(2)理由:①符合行文的逻辑(符合行文的结构安排,或更明确为“前后照应”)。紧承上一段的“老腔似乎消失”,所以此处“我又突然想”的当是“老腔不灭”并为末句铺垫;据下文“之”则可以明确“之”的指代对象(浩子或群体、华山西峰、老腔等)。②表达主旨需要。老腔峥嵘,西峰巍峨,寄寓作者对黄土上如微尘的底层人当不屈服于命运的期待。③艺术表达更为深沉蕴藉(若答“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给 1 分)。华山、人生、老腔在此融为一体,含蓄形象,更有艺术感染力。(文末两个问句连用,含蓄形象,引人深思,更具艺术感染力。)
评分标准:共 6 分。续写 2 分,只要点明老腔不会消失即给满分,非问句扣 1 分;理由
4 分,每点 2 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