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晋书·李密传》《陈情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5-22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
 
文本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节选自《陈情表》)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一般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B.秀才,也是汉代所设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C.伏,敬词,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等。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D.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一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赶得上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司空张华赞同这个见解。
B.选文一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中说“官中无人,不如归田”,表面上是说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实际上是表达对不能回京任职的不满。
C.选文二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选文二文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4分)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4分)
13.请结合《李密传》,简要说明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
 
9.B     10.C    11.D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他)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本题中,“出为温令”,“温令”作“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
“清慎”,清廉谨慎,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B。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    “伏,敬词”错误。伏,是谦辞。
故选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错误。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表达了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他的选择是先尽孝后尽忠。“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无中生有。
故选D。
12.(1)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躬自,亲自;奉事,侍候、侍奉;谨,恭敬;各1分。句子整体翻译顺畅1分)
(2)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猥”,自谦之词,犹“鄙”;“微贱”,卑微低贱;“侍”,侍奉;“报”,报答;各1分。句子整体翻译顺畅1分)
13.①为人敦厚孝顺。感恋双亲,以至忧思成疾;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侍候祖母,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
②有辩才,出仕颇有才干。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
③颇有见地,强调用人重要。他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成败相似,都因任用贤才而使国家兴盛,后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一点2分,答出2点即可,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可知,李密只有几岁的时候,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可知他为人敦厚孝顺。
由“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可知,李密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很有辩才,受到吴人称赞,出仕颇有才干。
由“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华善之”可知,他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成败相似,都因任用贤才而使国家兴盛,后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颇有见地,强调用人重要。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说道:(《陈情表》原文,省略)皇帝看了(李密写的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他)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李密)后来死在自己家中。
文本二: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希图宦达,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ppt课件(22页)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陈情表》《华阳国志·后贤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ppt课件(52页)
《陈情表》作业练习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2
《陈情表》《梁书·李密传》《梁书·孝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阅读读练习及答案(四)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项脊轩志》《陈情表》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论佛骨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ppt课件(28页)
《陈情表》板书设计
《陈情表》ppt课件(111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文言文复习
《陈情表》ppt课件(74页)
《陈情表》ppt课件(25页)
《陈情表》阅读读练习及答案(三)
李密、简明英《陈情表》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教学案例
《陈情表》ppt课件(57页)
《陈情表》ppt课件(17页)
有关“孝”的名言名句
《陈情表》pptx课件(38页)
《陈情表》ppt课件(99页)
《陈情表》阅读读练习及答案(二)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陈情表》阅读读练习及答案
《陈情表》ppt课件(53页)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练习
《陈情表》导学案7
《陈情表》表格式教案2
《陈情表》说课稿2
《陈情表》导学案6
《陈情表》镜头点评
《陈情表》教案12(优秀)
《陈情表》导学案5
《陈情表》ppt课件(59页)
《陈情表》表格式教案
《陈情表》学案4
《陈情表》改写成诗
二十四孝图诗解(全)
《陈情表》学案3
《陈情表》ppt课件(94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