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愚溪诗序》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18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刘玛林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 
2.领会作者托物兴辞,以“愚”自称的寓意。 
3.鉴赏课文以“愚”经纬文章,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 
4.体会作者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5.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自命,均深有寄托,理解这种托物兴辞的写法,体会作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柳宗元概况,回忆学过的课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朝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体,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其散文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 
《黔之驴》《江雪》《小石潭记》《种树郭橐驼传》,我们读过的《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等都是他永州时期的作品,《愚溪诗序》也写于他任永州司马时。 
二、题解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本文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即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永州是柳宗元被贬谪、流放的地方。柳宗元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十年。 
三、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磁带。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谪(zhé)潇水上 犹龂龂(yín yín)然 
不可以不更(gēng)也 遂负土累(lěi)石 
塞(sāi)其隘(ài) 智者乐(yào)也 
又峻急多坻(chí)石 幽邃(suì)浅狭 
不能兴(xīng)云雨 
2、学生朗读,正音正句。(点名朗读,齐读) 

四、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段,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而 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第二段,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写出。叙出“八愚”,紧扣诗题。 
第三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 
第四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名为“愚”,实则不愚。遂将溪之愚、已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结构提纲 
                        名溪之因:                 善鉴万类 
                    (3)             (转折)             (溪) 
无以利世                   清莹秀澈 
     
溪与八景                       名“愚” 
(1)(2)               (对照)    (5)          (对照) 
通名为“愚”                     实  智 
        (引子) 
名己之因:                 漱涤万物 
                    (4)             (转折)             (己) 
确为“真愚”                 牢笼百态 

第二课时 
一、读朗课文 
二、口译全文 
1、注意活用的词语 
名(名→动,用……命名)之以其能 
今予家(名→动,安家)是溪 
合流屈曲而南(名→动,向南流) 
无以利(名→动,对……有好处)世 
虽辱(使动,使……受辱)而愚(形→动,用“愚”字称呼)之 
予得专(形→动,专有)而名(名→动,命名)焉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一)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③爱是溪,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⑤不可以不更也 

(二) 
①愚 泉凡六十穴 
②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③嘉木异石错置 
④以予故,咸以辱焉 
(三)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③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④而适类于予 
⑤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四) 
①宁武子“邦无道则愚” 
②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③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予得专而名焉 
(五) 
①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物 
②能使愚者喜笑眷慕 
③超鸿蒙,混希夷 
④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三、分析课文 
1、愚溪以前称为染(冉)溪,其原由是什么? 
答:一是因为“冉氏曾经居住于此;二是因为溪水可以染布料。 

2、作者为什么称为愚溪? 
答:古有愚公谷,我也因为愚钝触犯天威而获罪,故以此命名。 

3从作者的解说来看,“愚溪”的特点怎样? 
答:其流甚下,峻急多坻石,幽邃浅狭。 

4、“愚溪”命名的理由是什么? 
答: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 

5、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愚?什么是假愚? 
答:所谓“真愚”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所谓“假愚”是富于睿智的“大智若愚”。 

6、作者在本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对比与反语手法,用古人的“愚”来反衬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7、作者通篇以一个“愚”字,将人与溪联系在一起,这样写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答:是因为二者有着很相投的“癖性”——愚溪“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愚则“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8、作者对溪等事物虽“咸以愚辱焉”,但真是在贬斥它们吗?全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答:并非真贬,实际是在借物抒怀,表现个人内心对仕途沉溺的愤懑不平而寄情山水的无奈之意。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 

四、诵读鉴赏 
1、 托物起兴,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刻画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正如《古文观止》评此文:“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借愚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然,描写最为出色。”仅就第二段来看,仅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统贯。这样,文章就具朝着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结构也显得集中紧凑。作者在对于幽奇秀美的山水的描绘中,或隐或现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甚至也无人过问,这不正同作者一们的遭遇吗?欣赏愚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 写景关于布局 
    本文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景,把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读者仿佛跟着作者自萧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东北行六十步,见六孔泉,随泉沿沟向南,见一大池,到池东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头西望池中秀丽的小岛。除写景外,还叙述了作者如何被贬潇水上,又如何迁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栖息,也议论了愚溪的定名问题。在这样短的篇幅中,扰议论、叙事、写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议论清新,叙事井然。 
五、作业 
课后练习题 
课程基础训练 


板书: 
  

附: 
文人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 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穷困艰难中度过的。柳宗元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饱尝战乱之苦。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贞元九年( 793年)春,21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 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学,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 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 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虽然由司马升为刺史,但所贬之地比原来更僻远更艰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便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但他还是决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为当地民众做些好事。 
  柳宗元在柳州,决心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又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欢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柳州四年,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 
  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吴武陵多次奔走于执政大臣裴度门下,设法营救他离柳州还京。裴度与柳宗元同系河东人,元和十四年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为时已晚,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间,当时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 
  虽然活了不到50岁,但柳宗元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家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 
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柳宗元《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柳宗元《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溪诗序》说课稿
《愚溪诗序》课堂实录
《愚溪诗序》ppt课件10
《愚溪诗序》原文和译文
《愚溪诗序》ppt课件8
《愚溪诗序》学习要点与能力检测
《愚溪诗序》mp3音频课文朗读
《愚溪诗序》阶段测试
《愚溪诗序》课后练习2
《愚溪诗序》知识概要
《愚溪诗序》教材优化全析
《愚溪诗序》课后练习
《愚溪诗序》mpga音频课文朗读
《愚溪诗序》标点质疑
《愚溪诗序》拓展阅读
《愚溪诗序》练习
《愚溪诗序》ppt课件9
《愚溪诗序》ppt课件7
《愚溪诗序》ppt课件6
《愚溪诗序》flash课件
《愚溪诗序》ppt课件5
《愚溪诗序》ppt课件4
《愚溪诗序》ppt课件3
《愚溪诗序》ppt课件2
《愚溪诗序》ppt课件1
巧用背景 化难为易——教《愚溪诗序》一得(柳宗元)
《愚溪诗序》解读
《愚溪诗序》:怎一个“愚”字了得
《愚溪诗序》教案6
《愚溪诗序》教案5
《愚溪诗序》教案4
《愚溪诗序》教案3
《愚溪诗序》教案2
《愚溪诗序》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