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4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悖谬(b60 睿智(ru) 幽邃(Su) 宁武子(n汛g)
B.坻石(Cm) 不屑(刘60) 眷慕(m凸) 塞其隘(s副)
C.漱涤(d) 潇水(X旧0) 鸿蒙(m6ng) 清莹秀澈(ch6)
D.谪居(zh6) 屈曲(qD) 触罪(ch0) 锵鸣金石(剖6ng)
2.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土累石(累,堆积) 善鉴万类(万类,万物)
B.牢笼百态(牢笼,包罗) 锵鸣金石(锵,锣鼓发出的声音)
C.适类于予(适,正,恰好) 混希夷(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
D.邦无道则愚(邦,国家) 嘉木异石错置(错置,杂乱地陈列着)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B.合流屈曲而南
C.邦无道则愚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皆山水之奇者
B,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C.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予得专而名焉
D.①寂寥而莫我知也 ②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5.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A.土之居者犹断断然 B.则茫然而不违
C.昏然而伺归 D.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6.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适类于予 B.溪虽莫利于世
C.纪于溪石上 D.予虽不合于俗
7.对下列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水,智者乐也 ②莫我知也
③莫我若也 ④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翻译句子。(8分)
①得泉焉,又买居之。
②夫水,智者乐也。
③寂寥而莫我知也。
④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阅读下文,完成9一13题。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9.就上文而言,选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古今对照:①宁武子:
颜子:
②予:
10.宁武子“邦无道则愚”语出《论语·公冶长》,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语出《论语·为政》,文中用此二典的作用是什么?
11.本文内容上“名愚实智”,试从“溪”和“予”两个角度找出句子表现这一点。
12.下列各句中“愚”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更之为愚溪 B.智而为愚者也 C.睿而为愚者也 D.邦无道则愚
13.对这两段文字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段中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B.第二段中用“溪虽莫利于世……乐而不能去也”,与前文“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解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而无所避之”,与“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
C.第二段中“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达到了形神俱忘的化境,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四大皆空清静无为的理想。
D.作者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写,并融合了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与对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情绪,实乃抒发了一种愤激不平之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一19题。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①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独谓孟子之云耳,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本意。
且所谓文者,各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
[注]①自得:自己有所得,即心得。之:指儒家的学问——道。
14.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
诚 使 巧 且 华 不 必 适 用 诚 使 适 用 亦 不 必 巧 且
华 要 之 以 适 用 为 本 以 刻 镂 绘 画 为 之 容 而 已
不 适 用 非 所 以 为 器 也 不 为 之 容 其 亦 若 是 乎 否
也 然 容 亦 未 可 已 也 勿 先 之 其 可 也。
15.在括号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A.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B.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C.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n.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16.给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韩子作
A.发生 B,做 C.写作 D,兴起
②独子厚名与韩并
A.一起 B.并且 C并列 D.吞并
③居之安,则资之深
A.资产,资本 B。资助,供给 C.凭借,掌握 D.积蓄,准备
④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A.容器 B.外貌,形式 C.容许 D.容易
17.指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
A.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 。
B.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
C.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
18.选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恰当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
②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 )
③子厚亦曰云云( )
④独谓孟子云耳 ( )
A.如此,女呲 B这几句话 C而已,罢了 D……的说法
19.在这篇短文里,作者阐明了他对文学的见解和主张,请依题意填空(引用原句并写出大意)。
① 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他认为:
②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他认为:
③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他认为: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