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中考模拟试卷 >>江苏省 >>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30


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空格中。
    2.本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3.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3分。
    4.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大漠孤烟直,        
        ,病树前头万木春。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④只恐双溪舴艋舟,        
        ,不汲汲于富贵。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        
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赞颂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
⑧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时我们会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来激励自己执著地追求理想。
2.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①根深dì固       ②润如油gāo    ③静mì   
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公曰:“小大之攀,孚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①狱    ②虽    ③可以    ④从   
4.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世全非,,的感慨。
5.概括下面长句表达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0个字)(2分)
在对农村部分家庭经济1,1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实行的过程中,我国农村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6.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当初进公司都是尊车誊誓李母,上下都看好,但为什么时间一长,态度皆变,到后来要么是苦苦支撑,要么走人,有两次居然是老板不留情面炒走的,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    (摘自《心理辅导》)
②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苹车誊李斤享母”才能保住命。    (摘自《羊城晚报》)
    ①                              
    ②                              
7.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从两个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分)
    著名影星成龙,出生在香港一个贫困家庭,很小就被家人送到戏班。他刻苦练功,一练就是叶几年。学成后,经人介绍,他进了香港邵氏片场,做了一个“臭武行”,专t'l跑龙套。苦点累点不算刊么,要命的是跑龙套没有尊严,时常遭人百般刁难,冷嘲热讽。在那样的环境里,他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刻苦勤奋。由于学了一身好功夫,加上为人厚道,几年后,他开始担当主角,小有名气,每月饿拿到3000元薪水。有一天,行业内的何先生约他出去,请他出演一个新剧本的男主角:“除了应锅的报酬,由此产生的lO万元违约金,我们也替你支付。”何先生说完强行塞给他一张10万元的主票,匆匆离去。成龙左思右想,觉得若自己毁约,手头正拍到一半的电影就要作废,公司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是,次日清晨,他找到何先生,送还了支票。
    ①                                      
    ②                                      
 
 二、阅读分析(共37分)
               (一)(10分)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导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传》)
    [注释]①楮(ch讧):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氍毹(q旺shn):地毯。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④博学,工歌诗    ②明旦访其人赠之  
⑨同列语之日   ④绂颔之而已  
    9.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动掣古人白期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何以战,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绂日:“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
                               
11.选文中写了王绂的三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行?(2分)
                               
 
             (二)(13分)
    老鼠将成为营救地震遇难者的高手     颜 京
①中国有句俗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不少科学家却对老鼠情有独钟,常常把它们用作实验动物。最近,美国科学家还企图在老鼠身上装上无线电设备,并训练老鼠来搜救地震中被掩埋的遇难者。在搜寻营救地震中被掩埋的遇难者时,老鼠背上的设备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将有助于人们确定遇难者在坍塌的建筑物中的位置。
②此前,不少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在研究如何寻找被困在坍塌的建筑物、煤矿或者山体下面的遇难者。他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有轮式的、履带式的甚至蛇形的,让它们钻到坍塌的废墟下面去营救。但是,相比之下老鼠寻找遇难者的优势更多。当周围的气味太多时,机器人的人造鼻子就失灵了,而老鼠的嗅觉要灵敏得多,它能分辨各种气味之间的细微差别。此外,老鼠还能到达救援人员、狗或者机器人不能到达的地方。
③老鼠在闻到它们喜欢的气味时,神经中枢会发出信号,其中有三个区域最为兴奋,这三个区域分别是处理气味信号的大脑嗅觉皮层、准备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运动神经皮层、接受某种刺激时产生快感的快感中心。因此,研究人员在实验鼠大脑中的这三个区域中植入电极,以便收集到相关的信号。每根电极直径仅为75微米,由32根合金导线组成。
④研究人员训练老鼠寻找人的气味,A.因此,受过训练的老鼠以后再次闻到人的气味时,不再需要电击,它的快感中心就变得活跃起来。B.每当老鼠成功找到目标的气味时,就用电流刺激。C.同时,电极不断记录下老鼠的神经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流。D.长期训练后,老鼠对人的气味会产生条件反射。E.营救人员根据老鼠脑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老鼠是否找到遇难者。
⑤在寻找遇难者的过程中,老鼠的脑电流信号将不断传输到绑在其背上的微型无线电发射机中,发射机再把电流信号转化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地面,营救人员将用定位系统追踪这些无线电信号,以便找到老鼠的位置,同时确认遇难者所在的位置。
⑥炸药没有爆炸时也会挥发出一些特殊的气体,与爆炸后的气味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人员还用寻找遇难者的方法来训练老鼠嗅出尚未爆炸的炸药的气味。这是在被恐怖分子袭击之后寻找遗留在建筑物内的尚未爆炸的炸弹的关键方法。
                             。这两大优点使得它成为搜寻被掩埋的遇难者或者炸弹的理想的候选者。但是,老鼠比较难以训练成像狗那样可以十分听话的动物;此外,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准确地分析老鼠的脑电流在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变化情况,发生误判的概率还较大。研究人员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
1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3.第④段标序号的几个句子顺序被打乱,请重新排列。(只写序号)(2分)
答:                                                                     
14.认真阅读第⑤段,概括利用老鼠搜寻遇难者的过程。(3分)
 老鼠的脑电流传输信号   ①      ②       ③
15.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答:                                                                     
16.联系全文内容,在第⑦段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答:                                                                  
  
 (三)(14分)
         窗前那片绿色       刘导南
①我常喜欢站在窗前向外眺望,远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我家的窗口很大,但我总觉得这窗口还缺少点什么。
②缺少点什么?缺少一抹淡淡的绿色,在窗前。也许,这是我对生活产生的不应有的奢望。
③我的这点心绪,有一天让细心的妻子发现了。已经记不清是哪个双休日的早晨,妻子早锻炼爬惠山回来,捎带了一束绚丽的鲜花,她无声地把这束鲜花插进了那只久搁的玻璃花瓶里,然后轻轻地放在窗前我那张旧书桌上。
④淡淡的绿,淡淡的香,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昔日缺点什么的窗口,在这个清晨变得如此让人赏心悦目。我心里有。种难以诉说的喜悦。
⑤淡淡的绿,淡淡的香,我惆怅,心底又  a  (露、飘、现)出几许淡淡的哀愁。绿色,难道不能永恒吗?看来,我渴望的窗前那一抹绿色,(A)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梦罢了。
⑥想不到梦有时真能成真!
⑦一天清晨,我走近窗口时意外地发现,窗对面竞有一片淡淡的绿色。我好兴奋,虽说这绿色在我窗口对面,并不属于我。可以想象,对面窗口的主人是一个种花的好手,他在窗台下搭了一个很大的花架,花架上摆放的盆景千姿百态,有铁树,有茶花,有五针松,还有许多我都叫不上名称的花。那浓浓的绿,绿了窗口,也绿了空气。谁只要看上一眼,便难以忘怀。
⑧这个窗口的主人是谁?我好几、次有意伫立在窗口,想认识一下花的主人,但每次都失望,在我心中,对面的窗口似乎有一种神秘的诱惑。
⑨“这是新搬来的。你不是想在窗前有点绿色吗?”妻子说。
⑩尽管无缘相识,但在我想象中,要搞成这样一个气派的花坛,没有一点高超的手艺,岂能行?这个新来的主人,一定是位喜欢美化生活的人。因为要摆弄这些花草,每天非得花去不少时间。想得越多,那窗口的绿色就越有魅力。我忍不住想冒昧地去敲开这家主人的门,可我没去。
⑾为何非要见识这位主人呢?
⑿留一点想象在心间,(B)不是生活给予的一个温馨的梦吗?
⒀一个春日,街道搞居民花展,我家虽拿不出一盆花去参展,但我也凑个热闹,去欣赏了一番。在众多的错落有致摆放的盆景中,我突然在一盆造型别致、颇具  b (神韵、神气、神态)的五针松前落了脚,好熟悉的绿,好熟悉的虬枝,这一定是我那对面窗口的主人的杰作。当组委会宣布五针松获一等奖时,我随即用目光死死盯住了人群,他一定是我神交已久的芳邻!
⒁他来了。他挤出了人群,戴一副墨镜,不高的个儿,在一位年轻少妇的搀扶下,走向领奖台。
⒂“居民同志们,这是一位盲人的杰作!”组委会主任显得异常激动。
⒃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
⒄我惊呆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
(C)这就是我孕育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梦! 他就是构成神秘、构成诱惑、驱使我想要去采访的那个窗口的主人。
⒆他,怎么会是那个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盲人!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他为什么如此苦苦地迷恋窗前的那一片绿色?
⒇何为绿色?面对着他,我猛然有悟。
(21)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精神的青藤不死,即使在失落光明和希望的地方,往往也能长出新的绿牙!
( 22)我从窗前读懂了一首诗,一首绿的诗,一首关于生命的诗。
17.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答:a         b        
18.第⑦段中“那浓浓的譬,譬了窗口,也冬了空气”,你如何理解这三个“绿’’字?(3分)
 答:                                  
1 9.“我惊呆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0.说说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中的“梦”的含义。(3分)
 答:(A)                                
     (B)                                
    (C)                                 
21.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读懂了“一首关于生命的诗”?结合文章,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22.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对曹操这个人物有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我认为,曹操嫉贤妒能。他从园门阔事件、一合酥事件等几件事中,看出了杨修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觉得杨修的才华超过了自己,所以讨厌杨修。于是借“惑乱军心”之名,杀了杨修。
假如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甲方同学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明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以《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故事作论据来反驳。(4分)
反驳:                                                                
23.人们常常因为说话不当或听话不明而发生误会。误会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消除,否则它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无法摆脱的苦恼。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2分)
学校举行运动会,体育委员周强动员李刚同学参加比赛:“李刚,你最好参加跳高和跳远比赛,100米短跑你就不要报名了。”体育委员是在考虑了全班同学怎样报名更有利于获得好的成绩后提出这一建议的。可是,李刚误以为体育委员觉得他100米短跑成绩不行,于是很生气地说:“算了,我哪个项目也不参加。”如果你是体育委员,知道这是李刚误会了你,你会怎样解释消除这一误会?假如你是李刚,后来知道自己误会了体育委员,你又打算怎样去向体育委员道歉?
答:①体育委员:                                                              
    ②李刚:                                                                                   
四、作文(60分)
24.(60分)
题目:忘不了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忘不了妈妈的笑脸”“忘不了那阵掌声…‘忘不了那精彩一幕”等),再下笔作文。
    ②情感真挚,思想健康向上。
    ③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
    ④文章不少于600字。
 
 
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   
 1(10)(①—⑥题每题1分,⑦⑧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①长河落日圆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载不动许多愁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尚思为国戍轮台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3)①蒂②膏③谧
 3(4)①案件 ②即使 ③可以凭借 ④跟从
 4(2)C
 5(2)贫困生获教科书。
 6(2)①比喻经过层层选拔,战胜竞争的对手。(1)
    ②比喻战胜种种不良反应。(1)
 7(4)示例:①做人应当诚实守信。②勤奋成才。    ·
 二.、阅读分析(37)
    ()(10)
 8(4)①善于 ②早晨 ③告诉 ④点头
 9(2)B(例句及B项“以”可译为“因为”;A项“以”可译为“用”;C项“以”连词,可译为
    “以致”;D项“以”介词,可译为“凭借”。。)
 10(2)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
 11(2)不慕权贵,不贪财物,清高耿直。(意思对即可)
    ()(13)
 12(3)作比较,说明老鼠嗅觉灵敏。
 13(2)BDACE
 14(3)①发射机转化信号    ②用定位系统追踪信号    ⑧营救人员确认位置
 15(3)“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现在的技术还不能准确地分析,但将来应该可以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周密。   
 16(2)老鼠的嗅觉极其敏锐,身材特别小巧。(只要能点出“嗅觉灵敏”“身材小巧”即可。)
   ()(14)
 17(2)ab神韵
 18(3)第一个“绿”指的是绿色的植物,第二个“绿”指的是“使窗口布满绿色”,第三个“绿”指的是空气清新、怡人,荡漾绿意。
 19(2)因为绿色的制造者竟然是一位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盲人。
 20(3)(A)身处高楼,渴望窗口有一抹绿色;
    (B)欣赏绿色,享受生活的美好;
    (C)在心中,想象创造绿色的主人神秘的形象。
 21(4)作者从盲人身上感受到,人“只要精神的青藤不死,即使在失落光明和希望的地方,往往也能长出新的绿芽”!作者看到的不仅是绿色,更是生命和希望,也是创造希望的不懈精神。(联系实际,意思对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6)
 22(4)示例:我方认为,曹操是爱惜人才的,杨修之死是因为杨修自己的恃才放旷。有许多事    实可以证明:当关羽离开他而去投奔刘备时,他不仅不阻拦还赠以路费征袍;许褚酒醉
    后粮草被张飞夺去,自己兵败负伤逃回,曹操不但没有责怪他,还自己承担了责任,并令
    医生为许褚治伤。(答案不唯一,反驳有针对性,抓住正方辩词中的漏洞,结合有关曹操
    的故事反驳即可。)
23(2)示例:①李刚,跳高和跳远是你的强项,夺冠很有希望,报这两项有利于咱们班取得好成
    绩,再参加100米短跑消耗体力太多了。都怪我没把话说清楚,使你误会了,别再生我
    的气了,好吗?②周强,是我误解了你,请你原谅我。
    (注意礼貌用语,态度诚恳。)
四、作文(60)
24.评分参考意见略,同模拟试卷()
[附参考译文]王绂,字孟端,是无锡县人。他博学多才,善于作诗,字写得好,画山水、树木和竹石,(技艺)高超称绝一时。
      王绂没做官之前,和吴县人韩奕是朋友,隐居在九龙山,于是自称为九龙山人’。对书法,往往用古人来要求自己。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的时候,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握着画笔,在长廊的粉壁上尽情地挥洒。遏有用金钱来购买他的字画的人,往往拂袖而起(拒绝),或者闭门不接待,即使是富豪和地位尊贵的人他也不顾忌。有人劝说他(不要这样),王绂回答:“大丈夫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理的事情,小事情都像(你说的)这样,重要的事情将会怎样(处理)?”在京城的时候,在月色之下听到(有人)吹箫的声音,就乘兴画了一幅《石竹图》,第二天早晨,寻访到那个人(把画)赠给了他,那人却是个商人。商人用红色的毯子作为赠物,请求再画一枝(竹子)配成双幅,王绂要回先前的赠画撕碎了它,退还了(商人)馈赠的礼物。一天退朝后,黔国公沐晟从后面喊王绂的表字,王绂没有回答。同事告诉他说:“(喊你的)这个人是黔国公。”王绂回答:“我不是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这一定是他向我索要画罢了。”沐晟跑过来赶上了王绂,果然用作画的事来请求王绂,王绂对他点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沐晟又来信(催促),王绂才为他作画。过了不久说:“我的画直接送给黔国公不
好。黔国公的宾客平仲微,是我的朋友,因为朋友的关系(把画)送给平仲微,等黔国公向他要就行了。”他就像这样的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07年5月份前洲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二)
2007年3月前洲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一)
无锡市崇安区2007届初三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
2006年无锡市滨湖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宜兴市十一校联考2006年度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金湖县2006年中考科目摸底测试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七)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六)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五)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
2006年无锡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