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复习纲要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4 |
一. 祝福
监生 朱拓 间或 镯子 不更事 谬种 形骸 新正 讪讪 咀嚼
蹙缩 惴惴 悚然 忌讳 被褥 桌帏 炮烙 俨然 形骸 渣滓
寒暄 歆享
二. 边城
喁喁 黑黝黝 莞尔 角隅 胡诌 竹篁 嗤笑
三.荷花淀
白洋淀 晌午 横样子 凫水 撅起 泅水
四.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辖治 战战兢兢 怂恿 游说 讥诮 谗言 怔住 撮合
五. 拿来主义
冷炙 针灸 冠冕 自诩 吝啬 孱头 蹩进 给予 礼尚往来
六. 我若为王
鞠躬 匍匐 诌媚 畏葸
七. 庄周买水
苍颉 呕心之作 伫立 揣着 甘霖
八. 剃光头发微
牛山濯濯 不羁 髡刑 钳制 悻悻而去 睥睨
九. 南州六月荔枝丹
红缯 紫绡 醴酪 绛囊 萌蘖 啖 龟裂 贮藏 瓤肉
十. 《物种起源》导言
札记 琐屑 胚胎 狭隘 筛选
十一. 神奇的极光
俯瞰 黑魆魆 摇曳 萦绕 皓月 星陨 穹窿 遁形 秉性 晨曦
十二. 这个世界的音乐
慰藉 嘟哝 骷髅 蟾蜍 戛然 缥缈 湮没 混沌 挑剔 蚊蚋 迄今 倨傲 剽窃 屋檐 瞻望 赡养
十三. 咬文嚼字
锱铢 岑寂 蕴藉 付梓 尺牍 清沁
十四. 读《伊索寓言》
怜悯 笨坯 自诩 衣锦还乡
十五. 说“木叶”
袅袅 寒砧 征戍 桅杆 冉冉 箴言 缄默
十六. 米洛斯的维纳斯
攫住 迥然 回溯 以儆效尤 毋庸赘言 矫揉造作
十七. 过秦论
逡巡 锋镝 瓮牖 氓隶 鞭笞 藩蓠 黔首 一夫作难 度长絜大
十八. 鸿门宴
瞋目 参乘 刀俎 戮力 目眦
十九. 兰亭集序
激湍 晤言 修褉 嗟悼 流觞曲水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二十. 归去来兮辞 熹微 棹舟 出岫 窈窕 沟壑
二十一. 师说 句读 经传
二十二. 阿房宫赋
阿房 雨霁 辇来 剽掠 鼎铛 妃嫔 逦迤 参差 呕哑 土砾
纷奢 庾 椽 粟粒
二十三. 谏太宗十思疏 疏浚 黜恶 垂拱
二十四. 种树郭橐驼传
伛偻 佝偻 缫丝 窥伺 辍学 拾掇 点缀 啜泣
文言文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威振四海/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4.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5.赢粮而景从
6.百有余年矣 7.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8.距关,毋内诸侯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张良出,要项伯
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3.令将军与臣有卻
14.因击沛公于坐/顼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
16.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 17.曷不委心任去留
1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9.既然已,勿动勿虑
20.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二.古今异义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古> <今>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 <今>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 <今>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 <今>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 <今>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 <今>
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 <今>
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古> <今>
9.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今>
10.吾从而师之, <古> <今>
1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 <今>
1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 <今>
1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 <今>
14.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古> <今>
15.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 <今>
1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 <今>
17.既然矣,勿动勿虑, <古> <今>
18.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 <今>
19.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 <今>
三.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顼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吾得兄事之 6.常以身翼蔽沛公
7.园日涉以成趣 8.骊山北构而西折 9.辇来于秦 10.朝歌夜弦
11.旦视而暮抚
●名词—动词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2.履至尊而制六合 3.籍吏民,封府库
4.范增数目项王 5.一觞一咏 6.或棹孤舟
7.吾师道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9.族秦者,秦也
10.名我固当 11.且硕茂,早实以蕃 12.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13.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14.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形容词—名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死生亦大矣 3.携幼入室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不念居安思危
6.择善而从之 7.惧谗邪
●形容词—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以愚黔首
3.素善留侯张良 4.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使动用法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非有能硕繁之也
3.外连衡而斗诸侯 4.流血漂橹 5.吞二周而亡诸侯
6.却匈奴七百余里 7.序八州而朝同列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形容词—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而耻学于师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驼业种树
4.齐彭殇为妄作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而耻学于师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数词—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意动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一词多义(详见课后练习二/三)
17.P95 制 亡 利 固 遗 度 18.P99-100 因 如 举 谢 意
19.P102-103 修 期 致 临 次 20.P105-106 行 引 乘 策
21.P110-111 传 师 从 /也 则 于 乎 所以 22.P114 族 /焉 而 从
23.P116-117 安 信 求 治 以 哉 所 24.P119-120 虽 因 且 云 故 其实
五.文言句式
常式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
变式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不然,籍何以至此? 4.今日之事何如? 5.客何为者?
6.复驾言兮焉求?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乐夫天命复奚疑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故不我若也 11.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状语后置
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4.具告以事 5.长于臣 6.得复见将军于此
7.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8.悟言(于)一室之内 9.问征夫以前路
10.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2.而耻学于师 13.师不必贤于弟子 14.不拘于时,学于余
1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6.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七.成语典故
1.流血飘橹 2.揭竿而起 3.秋毫无犯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5.劳苦功高
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天朗气清 8.游目骋怀 9.欣欣向荣 10.钩心斗角
11.居安思危
八.必背篇章。
17.《过秦论》(3—5段)
18.《鸿门宴》(第4段)
19.《兰亭集序》 20.《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饮酒》 21.《师说》 22.《阿房宫赋》
23.《谏太宗十思疏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