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二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7



第二单元测试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h2n)藻  b5i)官  妍媸y2n ch9)毕露
B.尘z!  ji%ng  位置相l@
C邂逅xi8 g^u  ch4ng)惘  r))苦含辛
D.悲c1ng  缱绻qi3n ju4n  ji6)了当
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它的________的色彩和音响,________着江天子夜的秋景。
2)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________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
3)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来加以________________
[    ]
A.复杂  衬托  启发  思考  经验  阐发  补充
B.复杂  映衬  启示  思考  经验  补充  阐发
C.繁复  烘托  启迪  经验  思考  补充  阐发
D.繁复  渲染  启蒙  经验  思考  阐发  补充
3.下面一个句子,在文中正确的位置是
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
[    ]
原文:
〔甲〕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乙〕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丙〕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看什么,而是隐喻看什么。〔丁〕这是诗的一般规律。
4.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
a.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b.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鉴者也在此。
c.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d.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
e.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f.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正确句序:→       
5.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诗句。
1)袅袅兮秋风,________
2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美好妖且闲,采桑歧路间;________________
4)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莱辛是认为绘画没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手段的,但他却也看到绘画中有超越时空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他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把在时间上必然有距离的两点纳入同一幅画,就是画家对于诗人领域的侵犯,是好的审美趣味所不能赞许的。”又说:“如果绘画把不同的时间放在同一空间去描绘,它也就同样不是摹仿的艺术而只是解说的工具。”因为莱辛把文艺看成是“摹仿的艺术”,所以否认了超越时空的艺术手段。黑格尔则认为这是一种象征型的艺术,是“东方原始艺术”。雪中芭蕉这种超越时空象征寓意的艺术手法,是中国画重要的艺术传统,直到今天的国画中,尤其是写意画,仍然普遍地采用。传统戏剧表演上的“程式”,也是带有象征性的,同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同一场戏,可以利用各种“程式”表现出不同时不同地的内容。台上走一圈,可以表现骑马驱车,跋山涉水,经历数年数月,走过千里万里。有副戏台上的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对联虽然并不工整,却表明了戏剧“程式”超越时空、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绘画和舞台艺术是最多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但通过超越时空的艺术手法,却可以表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和深刻的思想性。
诗歌的超越时空的艺术手法,大体可分为实写和象征两种类型。实写这一类型,比绘画要来得自由。诗不像绘画要受到色彩、线条等外在感性材料的限制;诗歌虽然也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但语言文字这种传递的工具,不是构成外在形象的材料,而是唤起内在形象的符号。诗中画不是静的画面,而是动的情景。思想和感情的活动完全是在内在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因此诗中实写的超越时空手法不像国画那样受散点透视规律的制约,生活体验就是联系不同时间和空间事物的纽带。我们来读一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写了从清溪经过黎头、背峨、平羌三峡,前往渝州的江行体验和思乡感情,这种体验和感情统一了广阔的空间,作者的亲身体验把这不同的地域给统一起来了。诗中画可以用写实的方式超越空间,也可以用写实的方式超越时间。所谓超越时间就是把不同时的情景融入诗中画。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写边塞征战的情况,从白天离营出征,到夜里征战告捷,白天黑夜两种场景同入一个诗中画面,都是实景。和超越空间一样,超越时间同样不统一于景,而统一于人,统一于人内在的生活体验,所以一般都带有比较浓厚的抒情色彩。诗歌超越时空手法的另一种类型就是象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将春秋两季不同的花合在一起,时空界限被突破了。这里的春兰、秋桂不是实写,而是虚写,用以象征形芳志洁的美德,是作为象征的虚拟形象。超越时空的象征是一种“借景立言”的手法,所写不同时地的景物或人物,都是用以比喻、寄托、象征某种思想和感情的。
1)文中哪个意思能概括中国艺术超越时空的总体特征?写出这个意思。
答:________
2)就超越时空来说,哪一种艺术享有更大的自由?这一点从哪里表现出来?
答:________
3)“语言文学这种传递的工具,不是构成外在形象的材料,而是唤起内在形象的符号”,这句话表明语言文字的功能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
4)从学过的唐诗宋词中,举出“超越时空”的名句。
答:________
5)诗词作品既可超越时空,又不违背生活逻辑,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
7.宋代画院曾出过一个画题,叫“深山藏古寺”。应试者有的就在山上画了一座庙宇;有的只画山后露出庙的一角;有的则只画山后露出一根庙中的旗杆;有的只画深山中有一条小径通到溪边,一个老和尚在那儿担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为什么?请用课文中的观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
(李立中)
 
参考答案
 
1B  2C  3.乙  4ecadbf  5.略  6.(1)这是一种象征型艺术。  2)文学——语言艺术,比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和戏曲等表演艺术享有更大的自由。它不但可以在象征型作品中体现出来,在写实型作品中也可以体现。  3)语言符号的作用在于能唤起想像,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是“想像形象”。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说明为什么文学比绘画、戏曲享有超越时空的更大自由。  4)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超越时空不统一于景,而统一于人内在的生活体验,服从抒情的需要。  7.最后一种最好。保持原意好,构思巧妙,以粹概全,以实显虚,使欣赏者能够突破有限的画面,想像到更深远的意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ppt课件
宁波市慈湖中学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练习测试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2)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四单元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2)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