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评点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27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班兰天同学画的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画面内容。 


男生答:画面上有一条马路,旁边有很多花草树木。 


师:说得不错。哪位同学还能说得再细致具体一些呢? 


女生答:画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马路,路旁有很多行道树。 


师:说得太好了。你喜欢这些行道树吗? 


女生答:喜欢。 


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全班答: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呢?是喜欢兰天同学画得好呢,还是喜欢行道树本身?(学生笑,有人说“都喜欢。”)好,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师板书课题),看看我们所喜欢的行道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二、朗读练习,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学生读完课文后,马上就有人举手发言) 


生: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生: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自述。 


师:好!两位同学分别从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来谈,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学生自由朗读,并在书中圈点勾画,很快,又有学生举手) 


生(1):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这段告诉了我们行道树的痛苦是它自己选择的。 


师:你能把这段读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1)朗读第3自然段,读完之后全班鼓掌)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的掌声是给你最高的评价。(全班同学再次鼓掌)我们再请一些同学来谈一谈,读一读。 


生(2):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它告诉了我们行道树生长的环境。我喜欢其他树生长的环境,更喜欢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它懂得奉献。 


师:说得太好了。你把这段也读一下吧。 


(生(2)朗读第2自然段) 


师:她读得如何?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3):她读得没节奏,没感情,声音小。 


师(笑):哦,是这样的吗?你给我们读一读吧。 


(生(3)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学生鼓掌) 


师:读得好!朗读不光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还要有感情,语调抑扬。下边的同学可得多注意朗读要求,向他学习啊。请同学们继续谈。 


生(4):我喜欢最后一句。行道树告诉我们它是忧愁而快乐的树。 


师:你读来听一听。 


(生(4)读。全班掌声鼓励) 


生(5):我喜欢第5自然段。行道树告诉我们它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生(5)朗读第5自然段。同学鼓掌。师环视教室,无人举手,便再次强调朗读的要求,然后要学生再齐声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师:下面我们要进入攻坚阶段,对内容进行具体探究。大家还是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行间指导,约5分钟后) 


师:现在请各组把你们“合作探究,互问互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集体探究。 


生(1):我们的问题在第3自然段。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太有深度了,我们得好好探究一番。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谈谈你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究? 


生(2):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生(3)(补充):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 


师:在课文中能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吗? 


生纷纷答: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 


师:很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这份痛苦带来怎样的深沉? 


生(4):“制造清新”。 


生(5)(补充):“勤生绿叶”“献出浓阴”。 


生(6):给市民带来快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加点的词语系板书部分,下同)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生纷纷答:“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师:对啊,是“以苦为乐”的精神,是“奉献精神”,那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叫什么人? 


生(7):“好人”“伟大的人”。 


生(8)(补充):“大写的人”“奉献者”。 


师:答得太好了。是的,这些人叫奉献者,行道树象征了这种奉献者。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下去搜集一下,写在素材本上。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提问题。 


生(9):第2自然段中说“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10):“堕落”在这里指它们远离了森林,远离了它们的伙伴,是行道树的主观感受。 


生(11):我觉得这里的“堕落”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堕落”不同,它是行道树同森林里的伙伴相比较说的,好像是一种幽默的说法。 


(师肯定。学生继续就“合作探究,互问互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集体探究) 


生(12):我们组认为第4自然段有两句话不好理解。“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 


生(13):这是假设。 


师:只是假设?能不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思考。 


生(14):因为别人都不去,“我们”就去了。“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 


师:回答得有道理。要理解课文中的疑难问题,一定要结合课文,看看前后是怎么说的。这就叫“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学们继续提问题吧。 


生(15):我们的问题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 


师:大家认为这两个词矛盾吗? 


生齐答:不矛盾。 


师:为什么?谈谈理由吧。 


生(16):不矛盾。因为“忧愁”是说它有抖不落的烟尘,人们不重视它,“快乐”说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生(17):“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为城市制造清新。 


师(指着板书):对,“忧愁”是它奋斗的痛苦,“快乐”是它奋斗的结果。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这时铃声响了) 


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下来继续探究交流。下课。 


附板书: 


行道树 


张晓风 


(象征奉献者){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 制造清新,献出绿阴}奉献精神 


【评点】 


《行道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改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康念菊老师的这堂课,是我们实验区初一语文的一堂研究课,它给我们参加实验的老师很好的启发,对我们如何进行课改试教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其主要特点有: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开始时用该班学生的一幅画引入,让学生说出画的内容,这种方法很好。因为这张画是他们熟悉的同学画的,他们感到亲切,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和兴趣,这样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的开展做好了第一步。 


2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 


过去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喜欢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并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其实,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进行逐段串讲,只是就课讲课,是把一篇整体的美文大卸八块,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本原有的美,使学生学来感到枯燥厌烦,这正是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体现,也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的状况。这些都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语文课改必须摒弃的。康老师的这堂课,就是对过去的所谓的“规律”的反动,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美、体味美。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康老师的这堂课,不论是在整体感悟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按四人小组所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学生的积极发问和答问,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4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堂课的朗读训练和对课文的研讨,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上。书应该怎么读,对不理解的问题应该如何探究,教师都随时作了适当的点拨。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康念菊 戴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行道树》教学反思3
《行道树》听课反思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导学案3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学案3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学案2
《行道树》ppt课件(10页)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ppt课件(48页)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5
《行道树》pptx课件(8页)
《行道树》ppt课件26(25页)
《行道树》阅读问题练习
《行道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行道树》赏析(2篇)
《行道树》教案8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测试题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导学案2
《行道树》ppt课件(19页)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学案
《行道树》表格式学案
《行道树》续写作文
《行道树》教学设计7
《行道树》ppt课件(13页)
《行道树》ppt课件(9页)
《行道树》教案6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学案练习及答案
《行道树》ppt课件(25页)
《行道树》ppt课件21(15页)
《行道树》ppt课件(15页)
《行道树》教学设计5
《行道树》ppt课件19
《行道树》ppt课件18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导学案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学案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ppt课件1
《行道树》教学设计方案
《行道树》学案2
路灯(仿写行道树)
《行道树》读后感(2篇)
《行道树》ppt课件17
《行道树》说课ppt课件
《行道树》教案学案一体
张晓风《行道树》原文阅读
《理想》《行道树》教案及练习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同步练习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