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单元练习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08


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22
(一)         根据提示默写。(每一横线1分,共8分)
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2、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3、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二句,填写在横线上,完成6~8题。(2分)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拭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1                                                         
2                                                         
4、  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二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      在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采访中,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她无私无畏、打黑除恶的hào①    然正气;一次次地感受到她爱民、亲民、敬民、为民的zhōnɡ②    肠柔情,也一次次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这样的好干部的拥dāi③    。她是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公安局长的kǎi④    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①       ②        ③        ④    
2   名著阅读  根据下面这幅图画和旁边的文字,写出A、B两个人物的名字。2分
  A 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  B 叫:“兄弟,俺自从你受官司,又无处救你。打听得你刺配沧州,便来开封府前寻你,却撞见酒保来请两个人,说话,酒家疑心,恐这厮们在路上害你,就一路跟了来。”
A、         B、        
 
3. 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分)
 
4.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20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5、诗词鉴赏:6分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分)
 
13、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2分) 
 
14、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2)
 
古文阅读题(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根据文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等死,死国可乎。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问答题
 “宜多应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9、你对陈胜吴广“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和“夜篝火,狐鸣”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看法?(2分)
二、  现代文阅读题(30分)
(一)地球的“脐带”                            
①地球的脐带——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也是灾难集中的地带。
    ②这条线贯串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巴比伦、印度和埃及。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许多名城和建筑就在这条线附近。
    ③这条线古往今来,多灾多难。几千年前,在今天的安纳利斯群岛、巴哈马群岛及墨西哥湾地区一块巨大的陆地沉没于海底,史书中记载的大西洲也下沉于大西洋中。被视为魔鬼三角区的百慕大,自16世纪以来,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在这里相继失踪,被这块海域吞噬的人更难计其数。在川藏北纬30°线上美军共损失军用飞机468架。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从古至今有记载的6.9级以上的地震达86次。
    ④这条纬线地下是地球内部的最不平静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隆起的速度是地区之最,每年平均上升一厘米。地球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而青藏高原下地壳厚达70千米,因而导致它的地质构造极为奇特,地震活动频繁。
    ⑤地球上有大地的沉没,便会有高原的隆起。远古时代,喜玛拉雅山还处在古特提斯海的一片汪洋之中,位于南纬40°线,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古特提斯海板块,向北运动了7000千米,冲到北半球亚欧大陆板块之下,在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崛起而成为今天的喜玛拉雅山——地球上最年轻最高的山。
    ⑥北纬30°线的磁场、电场、重力场与地球其他地区不同,与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对应关系也很特殊。这是造成它奇特、神秘现象的根本原因。       
10、本文采用了什么的结构?(2分)
 
13、请为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吞噬”注音、释义。(2分)
 
16选文为说明问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2分)
 
17、从文中看,地球北纬30°线的神秘奇特表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又说其是多灾多难的地带? (2分)
 
18、造成地球北纬30°线神秘奇特、多灾多难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9、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2分)
 
20、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作解释。(3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1、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2分)
 
22、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3、根据文段内容,解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24、作者为什么反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3分)
 
25、“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中“此”指代什么?(2分)
 
26、要想自己有创造性思维,你应该怎样做?(3分)
 
27、    写作活动(40分)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特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一)省略 (二)① 浩       ② 衷       ③   拥戴     ④   楷模  
2 A、鲁智深  B、林冲     3省略    4  答案  奥运圣火传遍全球
5  答案12、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二、古文阅读
6、屡次   同样  、7(1)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2)现在逃跑也死,发动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8、(1)a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b天下苦秦久矣。   9、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10.总分总。  13、 tūn shì ;吃掉。    1⒍ 举例子、作诠释、列数据、作比较等,举例略。1⒎ 神秘奇特表现在这条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而且古代许多名城和建筑就在这条线附近;说它多灾多难是因为从古至今悲剧在那里发生、上演。1⒏ 原因:①这一线的磁场、电场、重力场与地球其他地区不同。②这一线与太阳及其他行星的对应关系特殊。
(二)19、惘然、气闷、悲哀、希望。20、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21、自由平等幸福22、 (言之有理,各抒己见)
(三)23、难于或不能改变。  勤奋刻苦,毫不懈怠。24、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25、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26、 汲取知识,运用知识,探求新事物,持之以恒地尝试。(言之有理也可,能联系自己情况来谈)
三、作文  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8年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2013年芜湖市黄渡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试题(苏教版)
蚌埠实验学校苏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文言文)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四、五单元学习检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四单元测试卷
太原杏岭实验学校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中语文测试(1,2,3单元)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语文测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各单元练习及期中期末试卷(全)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08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小测
东海县城区十校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课文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南通市竹行中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渔薪龙华中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自测自评
头桥中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阶段测试题(江苏省泰州市)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至七单元测试题
江苏省泰州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常州市理想中学苏教版九年级上第四、五单元语文教学调研测试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测试A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二单元验收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