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丑奴儿》教案1
作者:云飞扬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4-29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x课件(17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理解性默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思维导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同步练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知识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课件(10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mp3音频朗读
《诉衷情》《西江月》《丑奴儿》《破阵子》教学反思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课件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课件2
《青玉案》《丑奴儿》教案1
辛弃疾词二首《破阵子》《丑奴儿》教案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丑奴儿》ppt课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2
辛弃疾《丑奴儿》诗词鉴赏
辛弃疾《丑奴儿》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