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风筝》课堂实录(2)
作者:guardch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6-18


作者EMAIL:star9907@163.net

《风筝》课堂实录
廊下中学   陈卫兵
师:这个春天有谁去放过风筝?
生:放过。(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
师:曾经放风筝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生:高兴、兴奋……
师:风筝带给我们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这份自由与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
师:关于本文的作者鲁迅你们知道多少?
生:他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
师:还有革命家,“文思革”
生:他的作品有很多,小说《呐喊》、《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
师:是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散文诗集《野草》,请看大屏幕(鲁迅简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风筝》就是出自于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3页,带着两个问题去默读课文。
1、概括事件:文章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
2、略说人物:从三、四两段关于风筝的描写中,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思考情况)
师: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并折断了他的风筝,后来认识到自己是错误的,就去给弟弟道歉,而他已经把这件事情忘记了。 
师:于是,“我”怎么样?
生:很沉重,很悲哀。 
师:还有哪位同学说?
生:哥哥毁坏了弟弟的风筝,后来弟弟没有原谅哥哥,而他说已经忘记了,哥哥认为是弟弟欺骗了他。
师:这位同学已经考虑到后面的问题,我们接下来有一个“质疑”的环节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呢?
生:弟弟是可怜的,哥哥是粗暴的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弟弟很可爱、爱玩游戏,很善良,哥哥很严厉、自私霸道。
师:同行们概括的很好。请大家读文章的第3、4两段说说哪些描写表现了弟弟非常喜欢风筝?哪些描写表现了“我”嫌恶风筝? 请同学们默读并圈划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默读并圈划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巡视并和部分学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
生:“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师:“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这些属于什么描写?
生:神态和动作描写。
师:当他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是什么样的呢?
生:“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生:“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
生:“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师:“折、掷、踏”这是一连串的什么描写?
生齐:动作描写。
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应该是比较清楚了吧。PPT板书“天真活泼、瘦弱可怜”,“ 蛮横、不近人情”
师:思考一:“我”为什么这样做,弟为何不反抗?
生:他不敢,文章中说“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
师:很好。实际上,这篇散文记叙的是鲁迅和他的三弟周建人之间少年时的一段往事。文章写于哪一年?
生:1925年
师:鲁迅多少岁了?
生:44岁
师:文章回忆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当时鲁迅20出头,而他的弟弟比他小7岁,只有13岁左右。当时鲁迅的父亲已经去世,他作为家里的长子,承担了家庭的重任,“长兄为父”。
所以,鲁迅希望自己的弟弟有出息,那他认为做什么才是有出息的事情呢?
生:读书。
师:对,读书取仕,读书做官。
“我”认为管得对,弟弟应该认真读书,做有出息的事。
弟弟认为管得正当,自己做风筝犯了错,自认该罚。
一个认为管得对,一个认为应该管,他们都默认封建礼教下的
“长幼有序”的教育方式。 
师:思考二:做风筝真的有错误吗?作者为何要这么详细地加以描写?
生:没有。“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生:没有错,作者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情沉重,感到愧疚。
师:做风筝是儿童正当的游戏,却遭到兄长肆意的虐杀,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精神虐杀,以致二十年后,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这样详写更能突出“我”对弟弟精神虐杀的残酷,同时也流露出深刻的自责与忏悔。作者正是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回忆往事,因此,文中有些词句读来令人质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为什么弟弟已经忘了,而我的心情还很沉重?
师:问题提的很好,很有深度。我们一会再来讨论这个问题。还有吗?
生:为什么说“不幸”看到一本讲论儿童的书?
师:谁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生:因为他以为自己以前做的是对的,而现在看了书以后认识到自己是错的,心情很沉重,心灵受到惩罚,心像变了铅块似的。
师:文章中写作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心情沉重的语句有哪些?
生:“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师:还有?
生:第六段
师:还有第八,地势一段中都写到了“我”的心情沉重。 从这些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生:知错就改的人
师:很好,(板书)精神: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心情沉重了吧?
生:因为他没有办法再去弥补自己的过错,成为他永久的创伤。
师:弟弟至今也没有知道哥哥的行为对他是一种精神的虐杀,虐杀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被虐杀者仍然没有觉醒,是麻木的。这才是鲁迅感到的悲哀,弟弟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弟弟的麻木和无意识成为作者无可把握的悲哀。还有问题吗?
生:“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怎么理解?
师:这是属于什么描写?
生:环境描写
师:这里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什么季节,又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冬季,沉重、悲哀的心情。
师:作者躲到寒冬中去,不要看见风筝,从而忘记往事,但是四周明明是寒冷的严冬,于是给作者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生:“风筝”这个题目毫无吸引力,为什么用“风筝”为题?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文章以“风筝”为线索来回忆往事。
师: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对。
师:鼓掌。
生:为什么“惊异”与“悲哀”?
师:“惊异”是因为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放风筝?
生:春天,看到冬天天上有风筝很惊讶。
师:那为何“悲哀”呢?
生:让他想起了伤心的往事。
师:让作者想起了以前对弟弟精神虐杀的一幕,内心悲哀。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在结构上形成?
生:前后呼应。
生:为什么说“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师: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去讨论交流。
(师小结)
师:这堂课同学们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交流中弄清楚这些问题。当然,文章中同学们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疑问,课后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和老师讨论。作业
1、完成其他“质疑”的问题。
2、选做题,二选一(200字)
(1)弟弟是真的忘记了吗,请从“我”或者弟弟的角度写一段话 来表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2)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家长教育。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风筝》教案23
《风筝》ppt课件(48页)
《纸船和风筝》同步练习2
《纸船和风筝》基础训练
《纸船和风筝》基础练习
二年级上《纸船和风筝》知识点
《理想的风筝》练习题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7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6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5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4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阅读
《纸船和风筝》同步练习
《纸船和风筝》练习题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课文原文阅读
《放风筝》教案3
《放风筝》教学设计2
《放风筝》教案1
《风筝》ppt课件(45页)2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2
《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3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2
《理想的风筝》ppt课件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风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皮皮鲁的风筝》ppt课件2
《皮皮鲁的风筝》ppt课件1
三年级上《风筝》说课稿2
三年级上《风筝》教案3
三年级上《风筝》教学设计2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2
《理想的风筝》课堂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2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5
《理想的风筝》教案4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
《理想的风筝》教案1
《皮皮鲁的风筝》教案1
《风筝》ppt课件(19页)2
《风筝》教案2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