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托起草原》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gfdsfdsfuuikk  日期:08-07-23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濡rú染:沾染;浸润。
袅niǎo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飞珠迸玉:形容瀑布像飞迸出来的珠子和玉石,晶莹剔透。
惬qiè意:满意;称心;舒服。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浪敛波平:浪头收住了,波涛平静了。形容水面重又平静下来。
钟灵毓yù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人物。“钟、毓”的意思都是“聚集,集聚”。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阿谀yú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趋炎附fù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叶文玲,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三十四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寂静的山谷》、《拐角》;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单篇作品《乌篷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心系苍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等等,也都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1997年个人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2、相关知识:
⑴乌篷船:
船篷漆成黑色,在绍兴方言里叫“乌篷”。乌篷之间透亮的叫“明瓦”,所谓明瓦,是以蚌壳薄片为材料制成的可透光线的小窗篷。有三个这样的小窗篷,就叫“三明瓦船”,有四个就叫“四明瓦船”。
自古至近代,绍兴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离家作客、迎亲送礼、踏青扫墓、出游名胜、观看社戏……等等皆动用乌篷船。人少,用小画船;人多,用明瓦画舫。
当年孙中山、周恩来、鲁迅泛舟鉴湖,乘坐的就是明瓦画舫。
今天我们乘坐的画舫,就是根据当年的样子复制。它保持了原有的外形风貌,豪华典雅,古色古香;同时,又根据现代游客的需求,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现代化功能。
乌篷船有大有小:小乌篷船犹如小轿车,一般乘坐3至4人,亦称“水上的士”,雅名叫“小画船”;大乌篷船,相当于豪华大客车,可乘坐二、三十人,雅称“画舫”。
⑵富春江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您曾否想过,只要您再向前跨出一步,您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作者因为一直对美丽的富春江有一种神往之情,并做着同样美丽的梦,才有两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作品以其诗化般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富春江之梦。
第二部分(3-5),写作者“圆梦”的缘由和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以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鱼台。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应文题。
三、写作方法
1.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文章不少句子、词语都具有一种简约含蓄的美,能以少总多,具备诗化语言的特质。如“乌篷摇梦到春江”中的‘摇”字,不仅点明了游览的工具,而且形象化地写出了作者游览富春江时的闲适、惬意和怡然自得的情趣,同时还从侧面烘托出富春江幽静怡人的氛围。又如“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中的“丰”字,形象地概括了富春江的意蕴丰厚、美不胜收,不仅在于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江流,莫道不消魂的色泽,无与伦比的幽静,而且还在于有扬古启今、独具魅力的严子陵钓台。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音韵和谐,声调铿锵,具有一种音律上的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诗句的恰当引用也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写早些时候做的有关富春江的梦时,作者引用了郁达夫的诗句“屋住兰江梦亦香”,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魂萦梦绕,把作者对富春江的神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写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时,引用“临流鼓棹,帆飞若驰”来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引用“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来写富春江现在的幽静,这样,一动一静,突出渲染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幽静之美。
2.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形神兼备而且富有情思的优美散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在文章中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发议论,使事、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在写回归浙江后之所以能圆了畅游富春江的梦的原因时,作者把时间、人物、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游览的路程和游览中的感受都记叙得一清二楚。然后作者开始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绘他眼中的富春江,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引用的手法,来突出富春江那独特的美。在写景时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因情设景,创造散文意境,处处表露出作者对富春江喜爱之情。而在写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时,作者并没有写严子陵美在何处,而是把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分析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严于陵仰慕的原因,一语中的地指出严子陵钓台千百年来受人们仰慕的真正原因在于严光身上的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骨。从表达方式上看,作者用的是议论。而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了对富春江的浓浓的眷恋之情。
四、问题探究
1.从作家对富春江的描绘中,你发现作者有着怎眼光?
读完全文,我们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那就是感知生活中的美,寻求生活的意义,需要有一颗敏感、诚挚、感恩的心,需要去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体会自然,感悟山水。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自然中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娇媚,获得某种人生的启示,进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乐趣。
2.从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来看,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
意义、诗意固然离不开责任、道德、义务、良知、事业等等,但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能缺少了美和对美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但我们却时常听到类似活着真累的声音。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所谓心源指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时,当我们向世间万物敞开胸怀时,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报以善意的微笑时,当我们对身边的物投以凝视的目光时,我们就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练习解答】
第一题:富春江有俏、娇、静三个特点。通过描写富春江江流曲折多姿、委婉袅娜来体现它的俏;通过描写江水色泽之绿来体现它的娇;通过描写江水水敛波平、没有牛点儿惊涛骇浪来体现它的静。
第二题:写严子陵钓台是为了表明富春江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娇俏美丽,还在于它具有扬古启今的文化内涵。
第三题:1.“摇”字点明了游览富春江的工具,透露出作者游览时的闲适、惬意和自得之乐,同时从侧面烘托了富春江江水的宁静与娇美。
2.“闪”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特点。
3.“染”和“浸”简练而又准确地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千嶂染翠、江水澄于湖海碧于天的娇美,表现了富春江山清水秀之美。
第四题:意在加强我们对名段、名句的背诵、积累。
【类文品读】
风景区
老舍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这几手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苹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建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的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的在青天下①     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的②      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③     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参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像细致的④     在心灵里。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都那么毫不矜持的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凤蝶,闲散而又忙碌的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梁,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和高梁,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自自然然,幽荚而亲切。看,那间小屋旁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就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的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1.通读全篇,用两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的扎兰屯具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两例,分别说明扎兰屯的这两个特点。
2.文中划线处的词语,最生动的一组是(  )
A、①绣②长③坐④印  B.①绣②长③藏④染
C.①形②种③坐④印  D.①形②种③藏④染
3.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毫不矜持:
各有千秋:
4.根据文义,说说用“天苍苍,野茫茫”来形容扎兰屯,为什么“显得不恰当”?
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 。
6.试就本文中的一句话,从语言的角度作鉴赏评价。
7.根据文义,仿照划线的句子,以扎兰屯为陈述对象,再写出一个句子。
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
它(扎兰屯)不像          ,也没有                。
(参考答案:1.幽美、自然(或纯朴)如:“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写出了扎兰屯幽静而美丽的特点。又如:“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向游人索要诗词”,写出了扎兰屯不加雕饰的纯朴和自然。只要言之有理,举其他例亦可。 2.B 3.毫不矜持:指各种花都毫不拘谨的、自然的开放。各有千秋:指扎兰屯与苏杭或桂林山水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4.“天苍苍,野茫茫”是用来形容雄浑旷远的草原风光,与扎兰屯清新秀丽的风格迥异。 5.作者希望矫正人们对内蒙古的不正确的看法,使人们认识到内蒙古的美丽。 6.开放性问题,可以从本文语言的生动、用词准确、亲切自然的口语化色彩等方面作鉴赏。 7.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托起草原》学案2
《托起草原》导学案
《托起草原》ppt课件4
《托起草原》教学反思
《托起草原》教学设计5
《托起草原》教案4
《托起草原》说课稿
《托起草原》ppt课件3
《托起草原》教案3
《托起草原》教案2
《托起草原》教学案
《托起草原》ppt课件2
《托起草原》同步练习
《托起草原》ppt课件1
《托起草原》教学实录
鄂教版九年级上《托起草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