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巨人和孩子》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14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去过好多大花园,花园中美丽的景色可能令你留连忘返,那么,现在听一段录音,看这个大花园怎么样。

  听录音: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师:好,听完这段录音你想到哪些词语?

  生1:心旷神怡。

  生2:赏心悦目。

  生3:身临其境。

  生4:美不胜收。

  生5:很可爱,还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师:你们去过这样的花园吗?

  生:没有。

  师:没有。真希望同学们能到这样的花园去观赏、去游玩,留连忘返。这么美丽的大花园我想已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了,你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看到了,那可以展开你们的想象,这座美丽的大花园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1:在花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生2:这是谁的大花园?

  生3:是什么使花园这么美丽?

  师:还有没有?

  生4:大花园后来怎么样?

  生5:结局怎样?

  师:有句话说的好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现在咱们同学想不想把这些问号

  师生同时说:拉直?!

  师:《巨人和孩子》这篇文章就有咱们同学要找寻的答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通过同学自读来研究一些问题,我想同学们可以说这样一句话:

  师生齐说:我能行!

  师:非常自信。老师想告诉同学们一句话:我来帮助你。

    下面咱们共同说一句话:

  师生齐说:太好啦!

  师:现在打开书,出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生:大声读课文。

  师:刚才看同学们朗读的时候,真是一种享受。有的同学特别陶醉,从表情、语气、语调可以看出来,有的同学拿出字典查字词,还有拿起笔在书上划一划的,还有的同学读得比较快,读完之后思考作笔记,非常好。那么通过同学读,可能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啦。下面大家组内交流一下刚才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现在开始。

  生:分小组讨论。

  师:汇报一下刚才你们组讨论的结果。看看通过自学、讨论,你看明白了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哪些问题呀?

  生1:这个花园是巨人的。

  师:他说这个花园是巨人的,你们都同意吗?

  生2:这个花园既是巨人的又是孩子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2:因为只有巨人让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耍,花园才那么美丽。

  师:在花园里发生了什么事呢?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生:巨人自私撵走了孩子们,花园里一片寒冬景象,一个小男孩改变了巨人,巨人充满爱心,与孩子们一起玩,春,夏,秋来到了花园。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觉得文章好,好在哪?怎么好?可以发表你独特的见解,下面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可以组内交流。

  生:(有的独立思考,有的组内讨论)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生1:我最喜欢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把孩子们比作美丽的鲜花。

  生2:我非常喜欢第15自然段,这一段除了描写逼真之外,还写出了巨人被深深地感化了,从自私变得富有爱心,这也就是给文章一个升华,就是说爱心才让这个花园变得更加美丽。

  师:(激动)唉呀!非常好!他又有新的角度。

  生3:我最欣赏这篇课文的第13——15段因为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一个道理:美丽能感动冰冷的心,能让人富有爱心,爱心能让彼此获得更多的幸福。

  师:我觉得他看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________

  生齐答:用意。

  师:他能体会到文章中爱心的________

  生:力量。

  师:好!这个词说的好,我想说作用,你们说力量,比我的词还要好。爱心的力量,你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生1:我想起了我看过的一个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法官,帮助一个失足的少年,并让周围人一起关心、感化那个孩子,使他后来成才。

  师:这是爱心的力量。

  生2:报纸上看到了很多为失学儿童捐钱,这种爱心挽救了很多儿童的前途。

  师:这样例子咱们看到很多。

  生3:我想老师的职业就是爱心的职业。他们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师:我听了好感动啊!我做了一个小准备,今天终于用上了。看我手中拿的是文具盒,还可以看作是火车头(小火车头型文具盒),这是九九届学生送给我的,当时我接这个乱班的时候,有的家长说,她也不厉害,能管好这个班吗?当时校长说,你用爱心就足够了,所以我就带着爱心来到了九九届这个班,两个月就给我累病了,学生除了送一些鲜花外,我觉得这个礼物是最珍贵的礼物,打开小火车里边有82颗星星,蓝色的星星有36颗,黄色的星星是46颗,代表着男生、女生,而且每一颗星星都有一句真诚的祝福,我把它一个个打开之后,又把它一个个精心叠起来,(读星星里的话:我们永远爱您)我觉得我的爱心得到了回报。

  (热烈掌声)

  师:巨人付出了爱心,他得到了回报,孩子们快乐了,他也快乐了。这篇文章从内容从教育意义上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魅力啦,再想一想,它之所以这样生动、形象,都用了哪些写法?从多个角度考虑考虑。

  生1:我欣赏这篇童话在曲折故事情节中还穿插着巨人和孩子,还有风呀,雪呀等他们的想法、语言、心理活动,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师:风呀,雪呀,它们都说话了。

  生2:这是拟人写法。

  师:拟人,说得非常好。

  生3:第3自然段特别突出了童话夸张的特点,比如巨人到妖怪家一住就是7年。

  师:童话的特点,咱们同学能调动以往学习的经验,上学期学过童话《小溪流的歌》。

  生4:第2自然段写了春天十分的美,把读者的目光吸引住了,让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

  师:啊!有欲望往下读,正是读了这一段,同学们才产生那么多的问题,谁的花园?大花园为什么这么美?

  生5:作者很善于刻画人物的动作,比如一个小男孩站在那,巨人悄悄来到小孩身后,双手轻轻地托起小男孩,正是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才使文章更加精彩。

  生6:我觉得这篇课文多次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使文章更加富有生气,我从第8自然段: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把头缩回去,睡觉了,实际上是人的动作,把它付予花的身上,是让花觉得巨人太自私了。

  师:他也感受到文章拟人的作用。

  生7:我觉得作者想象丰富,文章第2自然段,介绍有孩子的花园满园春色,春意盎然,在13段写一个小男孩未爬上树,这里是严冬的景象,这样更突出了孩子们的重要性,只有孩子们快乐春天才来,这样更突出了主题,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来写。

  师:说的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新的感受,独特的感受。

  (很多学生还在举手想发言)满足不了大家要表达的欲望,怎么办呢?

  回去写一写,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同学们写赏析的能力明显提高。刚才咱们通过自读,组内同学探讨,班内同学进一步交流,我想还会发现一些问题,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

  生:爬不上树那个小男孩被巨人托到树上,之后他没有再来到这个大花园里,他到哪里去了?

  师:呀,小男孩到哪去了,好像都有这个疑问,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1:我觉得他可能搬家了。

  师生笑

  师:搬家了,有这种可能吧。

  生2:这是篇童话,我觉得小男孩是善良的使者,他是一个天使吧,他知道巨人有了爱心,春天又回来了,他就默默地走了。

  师: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了。

  生3:我认为他是春天变的,他用自己把巨人感化了。

  师:我挺感动,你非常会想象。

  生4:我觉得这就是这篇课文的成功点,这是给巨人一个惩罚,巨人虽然把自己的自私克服了,但是他还得受惩罚,谁让他曾经自私过,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找不到了。

  师:这是为了惩罚巨人曾经的自私,让他再也看不到小男孩了。(大家笑)看看你还有什么高见。

  生5:我读过原文,这个小男孩是个天使……

  我想作者安排了这样的结局,让天使感化巨人,让巨人感受到什么是最可贵的。

  (掌声)

  师:我想随着他刚才讲完,又一个新问题产生了。

  生: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写上这个结局?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给读者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

  师:这篇文章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所以最后还要给咱们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

  那么刚才是同学提出问题。你们自己探讨,思考,然后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

  生:说吧(笑)

  师:批准了啊。你们一定读了很多的童话,那么小时候读童话和现在读童话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学生纷纷举手)

  这么多人有感受啊!

  生1:现在读童话主要是欣赏,而小时候很好奇,想知道一些故事情节。

  生2:小时候是看热闹想知道故事内容,比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想知道小女孩火柴卖出去没有。现在读童话我不但想了解内容,还要考虑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很好,深度,广度都有了。

  生3:现在看童话是一种享受,得到真理,得到道理。

  师:还有同学要说,不能满足大家。

  读这样文字兼美的童话,真的就是一种享受,不但使我们理解了童话的特点,而且还能对我们进行教育、启迪。愿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去创造充满爱心的生活,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美丽的大花园。

  课后反思:

  这篇教学实录是锦州市教改阶段总结会上的一节公开课的实录,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巨人和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就要求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这节课教者通过录音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是谁的大花园?等几个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接下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树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新的教师观;树立“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观。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进一步阅读中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如:小男孩到哪里去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把本节课推向高潮。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这一环节安排较好。看出学生平素有训练,学生能从多方面赏析,有文章的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既有立足于全文高屋建瓴的赏析,又有从字词句上的赏析。学生不但知道本文写什么,还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初步形成了自学能力,可见教者按照学生学习规律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本节课既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即因文解道,因道悟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最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现在读童话和小时候读童话有什么不同?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引导学生看书不要只看热闹,要学会看门道。

  总之,本节课注重指导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巨人和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巨人和孩子》测试题
《巨人和孩子》教案14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15页)
《巨人和孩子》教案13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11页)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10页)
《巨人和孩子》导学案4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17页)
《巨人和孩子》问题学案及答案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6
《巨人和孩子》教案12
《巨人和孩子》教学反思(2篇)
《巨人和孩子》说课稿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10
《巨人和孩子》学案
《巨人和孩子》表格式教案10
《巨人和孩子》导学案
《巨人和孩子》教案9
《巨人和孩子》说课稿ppt课件
王尔德《巨人和孩子》课文阅读
《巨人和孩子》教学实录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5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4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3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8
《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学习要点
《巨人和孩子》同步练习(3)
《巨人和孩子》同步练习(2)
《巨人和孩子》教案7
《巨人和孩子》教案6
《巨人和孩子》教案5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4
《巨人和孩子》教案3
《巨人和孩子》同步练习1
《巨人和孩子》教案2
《巨人和孩子》ppt课件2
《巨人和孩子》教案1
《巨人和孩子》rm语音朗读
《巨人和孩子》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