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巩乃斯的马》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22


    师:在中国有一位叫徐悲鸿的画家,他最喜欢画的是什么?(生:马!)对,是马,那我们欣赏一下画家笔下的马(多媒体出示两幅徐悲鸿的作品)。其实,马不仅是画家表现的对象,在诗人的笔下也经常出现马的影子。王昌龄有师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陆游也有“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的佳句;辛弃疾词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戚继光则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不仅是古代,即便是当代,也不乏写马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写马的精美散文《巩乃斯的马》。(多媒体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也许有所不知,《巩乃斯的马》被一些人誉为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其实作品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在于有一位卓尔不群的作者,请同学齐读教材中的作者简介。(生读:周涛,1946年生,作家,山西潞城人,主要作品有《游牧长城》《希世之鸟》等散文集。)(多媒体展示周涛的照片)同学们,这就是周涛,从他严肃的表情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种成功者的自信,从他的服饰上,我们又能判断出他是一位军人,散发着军人的气质。周涛最擅长的两种体裁是诗歌和散文。他启蒙于北京,少年时随父迁往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长期的边疆生活,使他深深地热爱上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对我国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他希望成为这片土地的代言人。也正是由于他对这土地深挚的爱,在他的笔下,在他的文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情感和豪放的气势。他是中国当代极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作家。今天,通过对《巩乃斯的马》的学习,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作家的魅力。
    了解了“其人”,我们也应该了解“其文”了吧?请同学们思考,阅读了作品后,你认为哪些语段你比较喜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作为马的首领它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牝马和顽皮的长腿短身子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般的尊严。”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马的强壮与美丽。
    师:那你认为这段写了哪种马?
    生:写出了马群中的首领,体现出了首领的高大威猛。
    师:难道仅仅是写马的高大与威猛吗?(板书:马的首领)。
    生:还写出了它有父爱般的尊严。
    师:这才说全了,实际上作者给马赋予了人的特点和情感。老师给大家展示一幅马的首领的图片,请你在教材中找到一些能形容这幅图片中的马的文句。
    生(部分):“散乱而有秩序”“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
    生:还有“流泻着力与威严”。
    师:这就是马的首领带给我们的享受,它不但强壮,更有人性。除了这段描写首领的语段外,你还喜欢哪些语段呢?
    生:第14自然段。这段写出了万马奔腾的场景,很振奋人心。
    师:为什么你会有“振奋人心”的感觉?
    生:因为(作者)在写马奔腾前,先写出了一个暴雨突至的景象,然后在写马群奔跑,所以很振奋人心。
    师:说得很好,正是这种天气给了马奔腾的机会。而马的奔腾又与暴风雨相……
    生(部分):相统一!
    师:对了。与暴风雨融为一体,奔放而出,气势磅礴。老师这里还有一幅马群奔腾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生:哇!……
    师:同学们发出啧啧赞叹,证明老师图片选得很成功。图片中的群马奔腾场面是不是很有气势啊?(生齐答:是!)但我想问大家,你更喜欢图片中的“群马奔腾”还是教材中的“群马奔腾”?为什么?
    生(部分):课文。
    师:为什么?派一名代表说一说。
    生:因为课文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也许我通过课文想到的比图片中的更多。
    师:说得真好,那你能说说通过课文,你想到了哪些吗?
    生:我还想到了马运动的动作,听到了马奔跑时的声音,还有闪电,还有马的嘶叫。
    师:好,那么你想到的这些,比图片多了些什么?
    生(齐答):动作,动态。
    师:对了。文章写得生动耐读,关键就在于写出了动感,使人如睹其貌,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这些丰富的内容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第14自然段。博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师:同学读的非常好,通过他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气势。我们共同把这段精美的文字读一便好吗?
    生:齐读。较有气势。
    师:同学们读的挺好。读出了“山洪奔泻”“集团冲锋”的气势。看来同学们对这段文字体悟得比较深刻。实际上能打动人的语句不一定必须是有气势的,还有哪段文字你比较喜欢吗?
    生:我喜欢第10自然段。这段写出了马的首领是通过竞争而产生的,这让我感到很公平。
    师:挺有见解,你能说一说作者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吗?
    生:第11自然段作者写了“人有时却忘记”,好像是说人比不上马。
    师:说得很对,作者也许是为人类感到悲哀吧!你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充分很好。老师比较喜欢第6自然段,有与我共鸣的同学吗?
    生:老师,我喜欢第6自然段,作者开头心情好像并不好,但骑马过后,他的心情又好转了,这都是马带给他的。
    师: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好转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么?
    生:自由。“在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马情有独钟呢?为什么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感受到自由呢?能联系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解释一下吗?
    (思索片刻后)、
    生:联系到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因为他在林场接受再教育。他当时是在冷酷的社会群体中生活,所以他当时的生活是苦闷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太多自由的,他就会对自由充满向往。而马却相反,马身上有种奔放的精神,有自由,所以他才会对马十分热爱,他想像马一样奔腾在大草原上,释放自己的压抑。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我也同意,你说得太完美了!你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是苦闷压抑的,那么同学们能在文章中蛛丝马迹吗?、
    生:第12自然段,“我与世隔绝,生活单调;人与人互相警惕,惟恐失一言而遭灭顶之祸,心灵寂寞。”
    师:找得不错,在说一说这是什么时代的事吗?文中有交代吗?
    生:有, 70年代。
    师:说对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但在文中我们却能找到一些信息。从1968——1978年十年的时间里,有接近2000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这种再教育让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同学们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生:第4自然段,“第一次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
    师:找得很好,那么我们归纳一下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生:“压抑”“潮闷”“打击”。(教师板书)
    生:受束缚。
    师:说的都很好,那么这种感觉在什么情况下的到了释放呢?
    生(齐答):看到马的时候。
    师:有人能具体地解释一下吗?
    生:当作者第一次骑马奔驰的时候,他感受到“压抑消失,豪兴顿起”,“马背上感受到的是自由的亲切和驾驭命运的能力。”(教师板书“自由”)而群马奔腾的时候又让他感受到“奔驰的诗韵”是一种感觉,把苦闷全都释放出来了。(教师板书“奔驰的诗韵”)对马的首领的描写,写出了马群中的竞争,这仿佛让作者找回了在那个时代所失去的东西。(教师板书“竞争”)。
    师:你归纳的很好,说出了作者在骑马、观马时的感受。那么同学们看看第6自然段,有几个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结尾处连续出现了4个“笑”字,最后又笑得眼里“流出了泪水”,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生:我觉得实际上不是真的笑,是心里在流泪。
    师: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的心里很压抑,很痛苦,他急于找到一种摆脱的途径,然而不能像马一样无拘无束地自由奔驰。
    师:同学们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么她说这笑是“心里在流泪”,笑中有没有真正的喜悦呢?
    生(齐答):有!
    师:为什么?
    生:一次骑马的经历仿佛让他找到了驾驭自由的能力,他因此而笑,但他知道这种自由是短暂的,所以他又“流出了泪水”。
    师:从此以后他只能靠什么来安慰自己?书中有句话交代了,你能找到吗?
    师生齐读:“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师:同学们,一提到“艺术享受”你会想到什么?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一场精彩的芭蕾舞演出,一次出色的话剧表演……这些都是艺术享受。而把观马当成是一种艺术享受,可见作者的境遇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除了观马外,他还能看到别的东西吗?(生:不能。)虽然他爱马,但是把观马当成艺术享受,也表明当时生活环境对作者的束缚(板书:束缚)。因此他特别喜欢马,对马情有独钟。
    分析到这里,同学们看黑板,作者对马大规模的描写一共有几次?
    生:三次。
    师:你能分析出,三次描写马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吗?
    生:第一次写骑马,作者当时心中积压着很多苦闷,在雪夜里奔跑他感受到了自由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他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从此他爱上了马;第二次当他看到马的首领的时候,知道是竞争产生的,他很佩服马,又想到了人,他感到悲哀,情绪开始低落;第三次群马奔腾,情感与马融为一体。 
    师:好,那你认为高潮在哪里呢?
    生:群马奔腾。
    师:回答得很对。作者的情感变化似乎是这样的:由压抑到“豪兴顿起”到低落再到淋漓尽致地释放,所以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应该是这样的吧?(多媒体展示作者情感变化图)那么,到这里同学们看看屏幕,在经历前文的大起大落的描写之后,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如果说让你继续连这条曲线,你认为它的走势是向上还是又下来了呢?(同学们思考片刻)
    生:向上。
    师:为什么?
    生:他越来越爱马,他说马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所以向上。
    师:说的多好。你读的那句话是作者对马的最精确的诠释和概括,由此可见作者对马的感情更加深切了。那么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还仅限于写马吗?
    生:还写出了人。好像马的精神应该与人的相通。
    师:那么,是一种什么精神呢?结合文中的话和全文来看。
    生:文中说是“进取精神”“龙马精神”,结合全文看好像是自由、竞争、豪放。
    师:归纳得很好,这就是散文的一种写作方法——卒章显志。在结尾部分写出文章的主旨,赞扬这种自由进取的“龙马精神”,实际上这也是文中提到的“民族精神”如果要你从文章的写法上学习些东西的话,那么你能学习到什么呢?文章的开头部分是否直接写马?文章仅写马吗?文章结尾如何处理的呢?思考这些问题,你会有所感悟。
    生归纳:开头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马,对马的喜爱。第二文章不仅写马,而且是通过写马表现认的精神。第三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一点似乎遗漏了——文章语言精美,描写细致,风格豪迈。其实,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领悟到了一种精神,“马作为天地间的一种尤物,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因此,我们说“马”不仅应该出现在作画家的笔下,家的笔下,而且更应该让它的精神体现在人的身上,体现在民族的身上。因此也祝愿大家龙马精神,马到成功。最后布置作业:仿照本课,描写一种小动物,写一篇400字的短文。同学们,下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巩乃斯的马》导学案3
《巩乃斯的马》教案7
《巩乃斯的马》教学反思(2篇)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6
《巩乃斯的马》教学反思(2篇)
《巩乃斯的马》导学案
《巩乃斯的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巩乃斯的马》练习题
《巩乃斯的马》读后感(3篇)
《巩乃斯的马》学案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7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6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5
粤教版《黄山记》《巩乃斯的马》《瓦尔登湖》教案1
《巩乃斯的马》说课稿
周涛《巩乃斯的马》原文阅读
《马》的跑步声及叫声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4
《巩乃斯的马》同步练习
《巩乃斯的马》mp3音频朗读
《巩乃斯的马》教案5
《巩乃斯的马》教案4
《巩乃斯的马》教案3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3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2
《巩乃斯的马》ppt课件1
《巩乃斯的马》:寄托自由的生命境界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2
《巩乃斯的马》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