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反思(2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2-24


    备课时,我想这篇要两课时完成的课文用一课时结束,时间短,容量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才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呢?我想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人物通讯,应该教会学生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报道人物的方法。于是我这样设计:简单介绍贝聿铭和苏州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记者,说说自己会突出介绍贝聿铭的哪些事迹,接着让学生按行文顺序找出作者是抓住有关贝聿铭的哪些内容来写的,在这一步骤中明确了文章的主体内容以小标题形式分为三个部分,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详略写了哪些部分?(二、三部分详写),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得也很多,让学生找出作家又是详细介绍了哪些建筑,紧接着以做回导游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这些建筑设计的特点以及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白了贝聿铭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对于这样的教学预设,学生的反应好吗?教学结束后,反思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完成了,而且学生配合也比较好,这和自己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过多地突出了我预设的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几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一直是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不停的追问,让他们被动的跟从,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 课堂气氛上显得沉闷了一点。如做回导游,介绍贝聿铭在非议中创建的三大建筑奇迹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学生心思都是在揣摩我的用意,所以他们的回答都是集中于筛选文章信息,很少有自己完整的分析。如果我能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欣赏画面到结合文章谈谈自己内心对贝聿铭的建筑感受的话,这样,课堂就会填充着不同角度与不同的体悟,才会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另外,在带领学生学习贝聿铭的爱国心这一标题内容时处理得简单了些。贝聿铭的爱国情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找到了前两点(中国传统化,根在中国),第三点学生找到了这么一句话“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学生说这点体现了贝老很关心北京城区规划,体现爱国。另一学生引用贝老说的“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上,他下的功夫比他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十倍。”这也体现爱国。其实学生找得都很有道理,但我的课前预设是让学生找到贝老的在现代化的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于是我很生硬地把学生的思维一个劲地往这点上靠,并进而让学生寻找香山饭店设计的特点,学生找到了香山饭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它的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自然美,却很难找到香山饭店的设计思想——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这一点也是香山饭店设计的特点。其实,归根结底,这个不足是因为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学生这重要的环节,我拔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忽视了这一部分的第三段讲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对贝聿铭的影响,所以学生根本连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指什么都搞不清楚,自然不能明白香山饭店的设计思想特点是什么。  

    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我领悟到教学是常有相当程度的“生成性”特征,它不是上演充分准备好的“教案剧”,因此课前要反复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积累,制订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把每一个问题都预设好,并能充分考虑学生会怎样回答,会提出哪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设想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老师又如何正确把握好提问的尺度….并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偶发问题。同时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角色中悖离出来,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阅读教学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多元对话。 

第二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反思

    本文的特点是:典型、精当、贴切,丝毫没有累赘或不足之嫌,无不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开头的引子中,作者选的是介绍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从而引出本文介绍的人物。虽然在贝聿铭的诸多作品中,这座建筑并不能说是最杰出的代表。但是这座建筑却是文章读者最有可能熟悉的一个建筑,所以文章开头选择了它。文章的三节分别介绍了贝聿铭的成长历程也体现了其建筑的不同特点,在选材上,作者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在材料安排上,本文的特点是:不仅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而且在材料安排的顺序上,可以看到作者颇费“心机”。比如文章的第二节“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既叙述贝聿铭高峰时期的成就,又表达贝聿铭善于创新的建筑风格。作者选了三个材料: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建造成功、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上应先说第二个材料,但是作者将贝聿铭在众多竞争者被选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的材料放到最先,突出了这项设计在其设计生涯中的地位和他的建筑风格;然后再叙述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设计,表明贝聿铭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艺术灵感不是灵光一现,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玻璃金字塔既代表着贝聿铭最高的成就,也是其建筑设计风格的最集中体现,所以理应放到第三位,在语言描述上,也最详细。在具体描述了三个设计例子后,作者再用间接的语言总结概括他的建筑设计之多、成就之高,也就显得有根有据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设计9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练习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同步训练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5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案4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表格式导学案3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8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说课稿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66页)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案2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案(含答案)
余玮《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原文阅读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11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7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6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设计5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10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9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27页)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7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6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图片素材(7张)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堂实录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5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4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同步练习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后练习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基础知识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ppt课件3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4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3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2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件2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