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及其训练摭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4-20 |
会员:wan0jun 友情提供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及其训练摭谈
胡象光
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而时下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因此,讨论一下阅读时的语言敏感性问题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或许有所裨益。
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对有特点的文字产生直觉的敏锐性,将文字信息还原成人、事、物的敏捷性,情感和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要达到这三个目标,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处在兴奋状态,对学生的注意力、联想和想象力、情感积淀、思维品质(语言的敏感性训练实际上也是这些心理品质的训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次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提出要求,进行指导和点拨,减少训练的盲目性,提高训练效率。
1.对有特色的文字产生敏锐的直觉。好的作品,或全篇或局部,总会存在有特色的文字。“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舞女的裙”作比喻,写出了荷叶的形状,“亭亭”写出了荷叶挺拔的姿态,由于比喻手法的运用,整个句子既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又给人美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诉诸听觉的歌声来写诉诸嗅觉的清香,感觉奇妙相通,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香气清淡而时断时续的状态,巧妙的表达使只有在当时特定情景下才感受得真切的香气在文章里也极易捉摸;“四百多年里,他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琉璃”“朱红”“野草荒藤”都不是具有情感的人,而是客观的物,此处却分别用“浮夸”“炫耀”“自在坦荡”等词语来修饰或描写,词语的组合打破了常规,新奇而有深意……特色鲜明的文字很容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阅读时,即使不能立刻准确把握文字的意蕴,也起码应该能注意到这类文字的与众不同, | |
| 标题: |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及其训练摭谈 |
| 文件大小: |
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