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山行》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8-23


《山行》实录

一、导入: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生: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
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并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进行比较阅读,跟随他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板书:山行 杜牧)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大屏幕:
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屏显画面)
同学们跟录音读。
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枫叶红的季节应是深秋
生:从“霜”字也可看出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还有“寒”字也点明是深秋季节。
师:那么,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写霜叶外,还写了哪些景物?(板书: 霜叶)
生;还写了、石径、云、人家。(板书: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生: 
师: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生:高而缓。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远”、“斜”。
师:“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写出了山势的缓。“远”和 “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你找到了吗?
生:“停车”。坡度不大,可以乘车游山。
师:写“云”、写“人家”是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生处”比“深处”更好,因为“生处”不仅有“深处”的意思,而且“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师:“深”是形容词,“生”是一个动词,“生”字把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给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位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运用了联想,他由“云”、由“生”想到了白云飘浮的种种动态。“丰富的联想”对学习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同学们也运用联想,从“有人家”三字会想到什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生:想到小屋,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家人正忙着做晚饭。(两三位同学说)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
师(解说):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古人写枫叶的名句很多,如:“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屏显)
师:这里有青山、有红枫、有流水,诗人坐在船上欣赏自然之景。
“林间暖酒烧红叶”——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屏显)。
师:浪漫的诗人在枫林间温上一壶酒,枫叶像被火燃烧一样火红。
师:这两句诗既写了枫叶,又写了人的活动。但这些诗句与杜牧的诗相比,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专写秋天枫树色彩的艳丽,说它胜于春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那么,作者借这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哪?
生: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与感悟再来诵读这首诗。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要注意诗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语速的快慢外,还要注意理解诗的内涵,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感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读好诗,你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把这首诗当成你自己的。同学们自由朗读。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能背过去了。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生背。
师:再找一同学背。
师:我们一齐来背。
师:同学们背得既快又好。《山行》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山、石径、云、人家、霜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样是秋天的美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哪?下面我们来看比较探究中的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师:我们先来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投影)找一学生读。
师:听朗读录音。
师:自由朗读这首词。
师: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词意。
老师讲析词意。
师:这首词和杜牧的《山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写了秋天的景色,赞美秋天的,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生:都是借景抒情。
师:借的景一样吗,抒的情相同吗?
生:不同。《山行》这首诗由描写眼前的秋天的美景,来抒发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而《采桑子·重阳》的视野却非常开阔,描绘了经霜的万里秋色,抒发了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的战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自己朗读这首词。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诵《采桑子·重阳》,体会这首词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板书设计
山行
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霜叶
情: 热爱自然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41页)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1
张旭《山行留客》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思维导图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ppt课件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案1
《游山西村》《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山行》flash课件1
《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
杜牧《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陕西省中考)
项斯《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西省中考题)
《浣溪沙》《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6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5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4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3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1
《鲁山山行》阅读练习(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3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1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ppt课件1
《赠刘景文》mp3音频朗读
《山行》ppt课件(30页)
《鲁山山行》练习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