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说课稿 >>
《“布衣总统”孙中山》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07


说课稿相关资料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布衣总统”孙中山》。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布衣总统孙中山》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在确定自我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他人的成败教训。阅读学习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去,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长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了解不同的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本文是高中必修二中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高中生而言,“传记”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传记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传记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布衣总统孙中山》首先讲述了孙中山被冠以“布衣总统”的由来的一段有趣经历,接着从孙中山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多方面展示出孙中山虽然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确认然保持“布衣”的特色,而他的“布衣”特点,又折射出他的“民主”“平等”“爱民”精神品格,从而突出孙中山的独特魅力。这篇传记采用平行式的结构方式,非常清晰明白。无论是第一、二部分,还是第二部分之间都是用平行式的结构。在语言上,这篇课文继承了传记文学浅显易懂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和本文的结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  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布衣总统孙中山的文体是他传,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体悟教科书所选的传记文中传主的精神品行和历史成就时,可以反观自我,可以评说他人,从而深化个人的思考,磨练自己的眼力。 
3、  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  理解孙中山的甘于淡泊的崇高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写作人物传记。

教学重点:感受孙中山先生民主、平等、爱民的精神,学习他甘于淡泊的品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中门槛,是新的开始。相比于初中,高中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最重要的是,此时学生大都怀有改善和提高的愿望,所以要注意语文课堂的浅显、生动,不可以给学生一个枯燥刻板的首因效应。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三、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预习任务要实在、不要太虚,其次,设置不同层级,保证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外,让学生探一探摘到更高一点的果子,有助于激发学生达到更高要求的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第一个层次是阅读课文两遍,并标上段落号,把不会生字词的注音标上。完成第一层级,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书籍的途径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并做好读书笔记。
(二)单元导入(因为这是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所以最好整体上介绍本单元,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大致了解。)
(三)简单介绍孙中山
、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一)   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   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   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重点研讨: 
1、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1)胸怀大志,不畏权贵。(可以从诗对联中看出)(2)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以张之洞的前后态度转变来反映孙中山的学识和性格。 
2、  找出第二部分中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词语,体会它们的作用。 
——总领下面的文句,使层次分明。 
3、第二部分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孙中山?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4、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也妥当也不妥当。(1)反遇孙中山关心民众,人民对他的热爱,尊重。(妥当)(2)从“万岁”可以侧面反映人民对他有的是个人崇拜,只是把他当成另一个帝王罢了。 
5、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的品质?说说举例说明。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6、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 
——拟人。 
八、归纳主题思想:(小组讨论归纳) 
本文通过对“布衣总统”孙中山先生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反映了了他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九、思考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几点? 
1、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他不写孙中山从事革命的轰轰烈烈事迹入手,而是从衣食住行来写伟人的高尚情操。 
2、选材典型,极富表现力而又趣味盎然。如写张之洞的前倨后恭,写唐绍仪与伍廷芳与他的对比,写守城官员寻找他等 
3、点面结合手法的恰当运用,全面深入地展示主人公日常生活。 
4、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写张之洞有前后做法之比;孙中山与伍、唐之比;孙中山的爱民与守城官的驱民作比 
  5、详细分明,穿插有致。详写行和食,略写衣和住。 
十、课堂小结: 
     我们怀着赤诚之心,解读了孙中山先生高尚的精神,了解了一个伟人能成为永恒之所在。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将之化为学习上的动力,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 
十一、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布衣总统”孙中山》自主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练习题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9
《“布衣总统”孙中山》《留取丹心照汗青》比较阅读ppt课件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5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4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3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反思
陈廷一《“布衣总统”孙中山》原文阅读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2
《“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
《“布衣总统”孙中山》课堂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8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7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6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5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4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3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2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2
《“布衣总统”孙中山》重点、难点与对策及同步练习
《平民总统孙中山》ppt课件1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1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