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合兴中学 |
学科:语文 |
课题:钱钟书先生(黄永玉) |
|
班级:初二2、3 |
教师:李启华 |
日期:2011.3.30 |
|
教学目标:
1.梳理本文所写事件,感受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淡泊名利的独特魅力。
2.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凝练、生动与传神。
3.领会本文截取生活片段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抓住典型事件和具体细节,体会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淡泊名利的独特魅力。
2. 难点:掌握本文选取生活片段,用凝练、生动、传神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
|
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作者黄永玉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与钱钟书先生之间交情颇深,“文革”期间还曾相邻而居。写钱钟书先生,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触以及“简练而意蕴丰厚”的语言,使得一个知识渊博却又不计较名利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印象深刻。
2.学情分析:学生阅读写人物的文章多习惯于抓住评述类的关键语句来形成概念,自己写人物时也缺少能让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不借助于总结性词语即跃然纸上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引导学生在阐述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时要以文本的具体叙述为依据,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把握不能够概念化以及脱离文本。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
1.由钱钟书先生的一桩趣闻轶事说起;
2.请学生谈谈对钱钟书先生的了解;
3.从图片上初步了解钱钟书先生。 |
倾听,交流。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初读课文
梳理内容 |
散读课文,思考:文章一共写了钱钟书先生几件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提示学生注意细节描写) |
默读课文,圈划思考。
明确:7件(埋头看书、家徒四壁、书不多、拒拜年、谢绝国宴、谈掌故、为我解围) |
梳理课文脉络,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
|
圈划品析
感受魅力 |
请学生再次散读全文,边散读边圈划关键字词,围绕事件,品评一下人物的个性特点。(可与“品味语言,感悟写法”环节相互交叉进行) |
散读,圈划,任选一片断来品析人物个性。
明确:潜心学问、生活简朴、不畏权势、淡泊名利、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等。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从文本出发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分析必须有据可依。 |
|
品味语言
感悟写法 |
1.引出本文的一大语言特点:“简练而意蕴丰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圈划出看似很简单,却传达出丰富内涵的字词来。
2.请学生谈谈文章选材的特点。 |
1.讨论、交流。
明确:简练却传达出很多内容的的语言,如:第16节的“开讲”一词,文中轻描淡写地说他们在聊掌故,文章并没有写钱先生讲了多少多少什么掌故,但我们一看就知道他讲了很多内容、很多掌故,不由得让我们佩服钱先生之博学。
2.思考,交流。
明确:截取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段来刻画人物,笔法简练而又生动、传神。
例如:写“拒国宴”一事时,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生活中对话的片段,删去了其间的神态、动作描写,甚至于连一些叙述也删了,但从反复出现的“我不去,我很忙”中我们却感受到人物耿直倔强、不畏权势等特点。 |
帮助学生了解表现人物形象的门径,积累写作的方法。 |
|
作业布置
学习反馈 |
1.完成《伴你成长》练习。
2.推荐阅读: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杨绛《我们仨》
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 |
自主完成作业。 |
课文只是精挑细选的选文而已,一册书能选几篇文章?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这个“引子”,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
|
反思与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