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二十年后》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13


自从二期课改以来啦,我们许多专家、教师,对该怎么样贯彻二期课改理念,把握语文学科的兴趣,品味语言文字,把学生带到文本中间去,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作了许多探索,取得了许多共识。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词句呢?

我认为呢,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它就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动作、肖像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的。但是这篇文章没有一处是心理活动描写的,可是我读了这篇文本之后,我就感觉到欧亨利他其实刻意要表现的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所以基于文本的这样一个特点,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字词句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以下的两种途径:第一,我是抓住文中相关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因为我觉得,这个动作与神态呢,这是人物内心最自然的外在表现和流露。所以呢,以此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并且以此来确定人物的身份。比如说,课文中间它写到三个人物,其中对便衣警察有这样一段话的描写:高个子男子“急急忙忙从对街横穿过来”,并“将对方两只手都握在自己手里”,那么我便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一个是“横穿”,还有一个就是“握”,引导学生来感受“来者要急于逮捕对方,但是又担心对方逃脱的这样一个心理”,以此来确定他警察的身份;

第二点呢,我是在这堂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一种生活积累,结合文章当中具体的语句,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因为我始终觉得,小说它源于生活,所以呢小说中间的人物他有一定的真实性。这样,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句子、文意。我觉得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地途径。比如说,文中写到鲍勃,他“嘴角衔着一支没有点火的雪茄”,我是这样引导的:这前半句话是在告诉我们,鲍勃平时是习惯于抽烟的,而按照我们平日的生活经验,他这个时候是在等人,是最心焦的时候,人们往往用抽烟来打发时间,但是鲍勃他没有点烟,很显然,他是怕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在我的这种引导之下,后来学生针对鲍勃那个“脸色苍白”这点,他也结合生活实际,作了三点深入的分析。所以,我觉得,这方法挺有效地。

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以及备课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这堂公开课的教案,经过了多次修改,从一开始想通过一篇代表作来面面俱到地分析欧?亨利小说的特点,到抓住一个问题深入文本,来重点分析抓住本篇小说所体现的最显著的一个欧?亨利作品的特点(即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整堂课显得更加紧凑而完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二十年后的家乡》ppt课件4
《二十年后的家乡》ppt课件3
《二十年后的家乡》ppt课件2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3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2
《二十年后的家乡》ppt课件1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优秀范文(15篇)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1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反思
《二十年以后》课堂实录
《二十年后》ppt课件(22页)
《二十年后》学案
欧·亨利小说两篇之《二十年后》学案
《二十年后》ppt课件2
《二十年后》ppt课件1
《二十年后》教学反思
欧•亨利《二十年后的……》原文阅读
《二十年后的……》教案2
欧·亨利小说两篇《贤人的礼物》《二十年后》教案1
《二十年后的……》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