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3 |
一、文学知识补充
1、孟子之时代
就地域言,孟子之所处之环境,与孔子大致相同。但就时代言,则自孔子至孟子百余年间,一般时势及人之思想已大有变动。就人之思想方面言之,在孔子时,除孔子及其所遇之三五消极的“隐者”之流外,尚无其他有势力的学派,与孔子对抗。即在墨子时,亦只有儒、墨二派,互相攻击辩论。及至孟子时,则思想派别,已极复杂。《庄子•天下篇》所谓“百家之学”是也。孟子所谓“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即其时代之情形也。 ……孟子谓其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
2、孟子其人(参见语文书40页)
3、孟子的思想
孟子受业于孔子的嫡传孙子子思的门人,而子思又是孔子门人曾子的弟子,所以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孟子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
一是张扬性善说(书第3页)。
二是宣扬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三是提倡仁政。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4、《孟子》的文学价值
与孔子的沉稳内敛不同,孟子持才自傲,擅长论辩,因而为文坦荡,嬉笑怒骂流露笔端,文章气势磅礴,富于鲜明的个性特征。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 | |
| 标题: |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