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语文论文 >>
也谈“吃肉穿帛”——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翻译问题
作者:1643303983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12


也谈“吃肉穿帛”
——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翻译问题
    讲授《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有一句“七十者衣帛食肉”从我们上学以来,一直被翻译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穿帛制作的衣服,吃上肉了”然而下文又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却没有称王的,还没有这样的事”可是我们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中国古人,能活到七十的,少之又少,到七十岁才能穿上帛,吃到肉,读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就是有可能没有活到七十岁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吃过肉。这样的生活水平,能够让百姓归顺,称王称霸吗?对此,我表示怀疑。
    有人这样解释,“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这句话的注释为:“五十始衰,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畜,养也。时,谓孕子之时,如孟春牺牲毋用牝之类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从注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七十者衣帛食肉的原因。
    之所以古人要到“五十”可“衣帛”,到“七十”可“食肉”,有两个原因:一是说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十分稀少,普通百姓只有到了五十才可衣帛,到了七十才可食肉;二是人到了五十岁后,非帛不能暖身,人到七十后,非肉不能饱食。对这个问题,我很怀疑它的科学性。人上了年纪,新陈代谢减慢,身体提供的热量减少,惧寒怕冷是有的,但是帛在我们的意识中是非常薄的一种布料,让老人穿帛是为了让他保暖恐怕这个依据本身有点站不住脚。在诸子百家的时代,我们知道棉布是没有的,但是没有棉布不代表没有兽皮,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皮,王室贵族用,而且庶人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亵衣,穿法为:内衣--裘--裼--袭。外面一定要罩上衣服。显示了在冬季,需要御寒的时候,是不穿帛制作的衣服的。
    关于食肉的问题,老人需要高的营养摄入,确是如此。可是,那么油腻,真的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吗?对此,我表示怀疑。
   可是,如果把文章中,“七十者衣帛食肉”翻译为“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穿帛制作的衣服,吃上肉”那么“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却没有称王的,还没有这样的事”就完全翻译的通了。
    我认为我这样翻译的第一个支持的论点,就是如此翻译,上下文意思通畅并且符合常理。
    第二个,是语法上的问题,那就是古人是如何表达百分数的,有没有像本文中这样的运用百分数的先例?《捕蛇者说》一文,其中有这么几句“今其室十无一焉”“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十无一”即“无十一”,意为“还不及十分之一”;又如,《陈涉世家》中说道“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十分之六七”,可见“十几几”表示“十分之几几”。通过上例,我们知道古人如此表达是有可能的。
    第三点,是孟子有无可能如此夸张的作比。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古人吹牛可是我们现代人望尘莫及的。再看同一篇文章中,孟子的比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是夸张到了怎样的地步,和这个夸张相比,说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百分之七十的人可以衣帛食肉”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第四点,我们从它的表达效果看,说百分之七十的人,穿帛制作的衣服,吃得上肉,显然要比“七十岁的人穿帛制作的衣服,吃得上肉”更具有说服力。也更描绘了盛世景象。对于孟子这样一个善于辩论的人来讲,也跟符合他的文章风格。
    综上所述,我支持将此句翻译为“百分之七十的人,穿帛制作的衣服,吃得上肉”。

标题: 也谈“吃肉穿帛”——七十者衣帛食肉的翻译问题
文件大小: 3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1643303983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学习急需更新的几个理念
为教育,需自由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所思
微信何以威信
小说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一)
不要否定考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举制度”
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
闽南童谣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数字化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邵二泉《墨竹诗》诗意解说
认清真问题,寻找新出路——也谈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学生卓越的发展服务
语文作业水很深
语文阅读设陷问题与逻辑思维ppt课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个性——语文教师的职业生命
从学到思从知到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能创新模式
浅议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从“我”字中认识什么?──认识汉字中的真善美爱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意外”也会很精彩——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以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民族品格
写考场议论文怎能“禁列分论点”
初中语文同高中语文的几点不同
如何建立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少一份功利,多一些从容——浅谈教师群体的生活现状
《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总报告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之初探
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实施导学案推进语文高效课堂改革
农村初中新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我当尽力而为
探究建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激活”的艺术
三角中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主题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浅说从词到文章的组织》选录(17页)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