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文言文 >>
《苟有用我者》原文及翻译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0-09


苟有用我者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

【原文】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不定代词。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或人问孔子,子何不为政。包注:「或人以为,居位乃是为政。」孔子引书经解答。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二句出于古文尚书君陈篇,今文学家说是逸书文。汉石经「孝乎」作「孝于」。惠栋九经古义,谓后儒据君陈篇改于为乎。乎于古通用。此二句朱子集注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今从古读,至惟孝为一句。孝乎,赞美孝道。惟孝,再加赞美。友于兄弟,包注:「善于兄弟。」

  施于有政三句,各注考据,皆是孔子语。「施于有政。」包注:「施,行也。所行有政道。」此意是说,施行孝友,即有为政之道。「是亦为政。」是,指施行孝友而言。行此孝友二者,亦是为政。「奚其为为政。」皇疏:「何用为官位乃是为政乎。」

  孔子答意,虽然不在官位,只要在家施行孝友,亦是为政。孝友是为政之本,除此之外,何事算是为政,故云:「奚其为为政。」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用之”者,犹言如有用我也。“行”者,行其道也。“舍之”者,舍是舍弃,不为世用,道不行也。

用之则行,道行得通则行。舍之则藏,道行不通则藏。行藏无非为道。此惟孔子与颜子能然。

  子路勇于行,且长于军事,故问孔子,若行三军,则与谁俱。孔子即示以领军之道。首言暴虎冯河,虽死而无悔者,吾不许可也。“暴虎冯河”是成语,冯音凭。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是徒手搏虎,冯河是徒步渡河。次言必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惧则不轻敌,谋则操胜算,是故能我战则克也。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评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不在这个地位,就不要管这个地位上的事情,免得侵犯他人的职权。假使他人来问,只能在理论上提出意见,供他参考,不能说详实的办法。例如哀公问政,孔子只对哀公讲为政的原则,不在政治实务上替他出主意。 

  集解孔安国曰:“欲各专一于其职也”,此义可取。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评析】

期月,古注皆作一周年解释,期音基。

  孔子假设,如有人聘用他去治国,他预定一年可以治理就绪,三年便有成就。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是孔子居在卫国时,有感而发。当时卫灵公已老,怠于政事,不能用孔子,孔子喟叹,说了这几句话。

  世家“期月”作“月”,“而已”之后没有“可也”二字。论语此章“可也”的“可”字,是指初步的功效而言。孔子从前治理鲁国,孔子世家说,三个月即告大治。此就卫国的情形衡量,预计三年有成,到时候,自然使民众富足,而又受礼乐教化。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䲡,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捲”。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评析】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孔子赞美卫国两位大夫。一是为人正直的史鱼,孔注,名,不论国君有道无道,他都是直言直行,像矢一样的直。矢就是箭。一是君子蘧伯玉,国家有道,他出来从政,国家无道,他可以卷而怀之。卷是像把一张画卷收起来。这是说,蘧伯玉把他的学问和能力卷收而怀藏之。包注:“卷而怀,谓不与时政,柔顺不忤于人。”

  史鱼之直,蘧伯玉之称君子,古注引证事实如下:

  史鱼临死遗言,生前在朝,不能谏君进用贤人蘧伯玉,退弃不肖之臣弥子瑕,死后不应当在正堂治丧,只能殡在室牖之下。其子从之。灵公往吊,问知其故,立即进蘧伯玉,退弥子瑕,移殡史鱼于正堂,成礼而后去。韩诗外传,新序,孔子家语,皆载其事,说他“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

  蘧伯玉事迹,古注太繁,此处只举一条。列女传记载,卫灵公夫人称赞蘧伯玉是贤大夫。他曾在夜间乘车经过灵公门前,虽在暗无人处,仍然下车致敬,而不失礼。

 

 

【原文】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1)盂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2)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注释】(1)除子:赵注认为即本书《公孙丑下》篇中的孟子弟子陈臻。(2)礼貌:此指礼仪、态度,

非今通常所言之礼貌。

【译文】陈子说:“古时候的君子怎样才出仕呢?”孟子说:“就职有三种情况,离去有三种情况,迎请时恭敬有礼,有所进言就准备照他所说的去实行,便就职;如果礼仪、态度不差,所说的却不实行了,便离去。其次,虽然没有按纳他的进言,迎请时恭敬有礼,便就职;如果礼仪、态度差了,便离去。最下的,早上没有吃,晚上没有吃,饿得不能走出屋门,国君知道了说:‘我作为君长不能实行他的主张,又不能听从他的进言,使他在我的国土上挨饿,我觉得羞耻。’要是给予周济也可以接受,不过是免于死亡罢了。”

【段意】

孟子认为,君子在三种情况下可以出仕任职,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以基础一旦不存在必须

离去为前提。这就是君子的节操与界限所在。此章可与本书《万章下》篇交际何心章参看。

 

 

【原文】孟子曰:说①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②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注释】 ①说(Shuì):向……进言。②榱(cuī)题:也叫“出檐”,指屋檐 的前端。 

【译文】 孟子说:“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 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哪怕他殿堂高两三丈,屋檐好几尺宽,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哪怕他佳肴满桌,侍奉的姬妾好几百,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哪怕他饮酒作乐,驰驱打猎,随从车辆成百上千,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这些。他所拥有的,都是我不屑于有的;我所希望的,是古代的礼乐制度。我为什么要怕他呢?” 

【读解】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这种气势,并非壮空胆,提虚劲。其思想武器就在于“在彼 者,皆我所不为也。” 哪怕你金玉满堂,哪怕你姬妾成群,哪怕你随从如蚁,“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其实,这也就是曾子所说的:“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 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 公孙丑下》)有了这种认识,当然也就能“说大人,则藐之”了。 

更何况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浩然之气哩! 

孟子论说气势磅蹲,气象恢宏,与孔子迂徐舒缓,从容不迫有所不同,本章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段意】

此章也是《孟子》中颇为著名的章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孟子所主张的,颇近于自我心理

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使自己在进言时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儒家所

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之态度的具体化。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原文译文及赏析
《插秧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及参考译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及译文(全)
《游园·皂罗袍》原文及译文
《五石之瓠》原文及译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文及译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十二本纪·孝景本纪》全文阅读及翻译
《殷本纪》全文阅读及翻译
《十二本纪·五帝本纪》全文阅读及翻译
《夏本纪》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蒙恬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春申君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司马穰苴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吕不韦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及翻译
章学诚《师说》原文及翻译(全)
《淮阴侯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