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山行》教案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5-13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读课文

3 山行(1课时)

预习积累:

1.查找绝句、律诗等近体诗文化知识。

2.了解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3.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古代文学常识和绝句、律诗等近体诗文化知识。

2.朗诵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比较阅读诗歌不同情调。

评价任务: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景语即情语,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3.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

设计理念:以诵读、书写为主要手段感悟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有累累的硕果。王勃把秋天写得十分壮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把秋天写得十分清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而李白则把秋天描绘得十分苍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毛泽东把秋天写得改天换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看杜牧把秋天写得多么的富有生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师生共同看屏幕朗读,然后共同书写全诗)

二、整体感知、自主互助:

1.划分节奏,朗读诗歌3遍: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斜:这里读xiá  寒山:深秋时的山  坐: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②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③近体诗:

近体诗知识:《语文助学》“预习积累” 第2题;(P26)

绝句知识:《语文助学》“语言运用”(一)语文小词典:第1题。(P27)

韵脚知识:《语文助学》“语言运用”(二)尝试运用:试着将《山行》中平仄标出来,并找出押韵的字即韵脚。(P27)

再读全诗,基本成诵。

三、感悟画意诗情: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远处的寒山;近处的石径;飘动的白云;寂静的人家;傍晚的枫林;红色的霜叶。有远景有近景,有动画有静美,红白相间,色彩艳丽,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鉴赏诗歌中的词语妙用:

①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好于“深”,“深”只是体现了远、浓,“生处”为云之源头,云腾雾涌,有动感美。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秋景胜春景,色彩更鲜艳,生命力更强盛,更耐寒,体现了秋景的生机勃勃,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景语即情语。情由景生,境由心生。诗的前两句客观描述远景,后两句却渗透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四、朗诵、默写全诗。

五、比较鉴赏《渔家傲》《苏幕遮》与《山行》的情调有什么不同:

1.《渔家傲》《苏幕遮》师范读1遍,生齐读2遍。

2.体裁:词。词牌名、题目。

自学积累《语文助学》 “语言运用”(一)语文小词典第1题:有关词的知识。(P35)

3.解决“拦路虎”:

塞sài下    千嶂zhànɡ里   燕yān然未勒lè   羌qiānɡ管

苏幕遮zhē   黯àn乡魂      追旅思sì         相思sī泪

4.生齐读课文1遍,然后抄写1遍,再读自己抄写的1遍。

5.走进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戍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政治抱负远大。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辛豪放词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有《岳阳楼记》等名篇传颂于后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该篇千古传诵的名句。著有《范文正公集》。

6.感悟鉴赏词的情调:

两首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小组自学、讨论后明确:

《渔家傲》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奇异图,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悲壮情怀和戍边的豪迈气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足以体现,属于“悲壮”的情调。

《苏幕遮》描绘了一幅绚丽高远的深秋图,通过色彩和视角的变化,营造寥廓肃杀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旅思的悲凉心情,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来,属于“悲凉”的情调。

而《山行》表现的是“热爱、赞美、积极”的情调。

六、达标练习:

1.词句品味•积累:霜叶红于二月花;碧云天,黄花地;天接水(水天相接);芳草无情;好梦留人;酒入愁肠;相思泪。

2.《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9题。(P27-28)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富有兴趣,读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课上的反复读写是加强诗词学习的有效措施,在诵读中形成语感,感悟诗词情景交融的美妙。

了解作家生平和生活历程是把握作品主旨的必要手段,通过描绘的景物画面形成意境,进而抒发情怀,让学生体会“情由景生,境由心生”的道理。

关于近体诗中的绝句和律诗的文体知识,学习中学生还感到生疏,平仄、押韵、对仗、韵脚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来掌握好。

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首先熟练背诵每一首诗词,对学生的感染力欠缺,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记取的教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41页)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1
张旭《山行留客》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思维导图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知识点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练习题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ppt课件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案1
《游山西村》《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山行》flash课件1
《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
杜牧《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陕西省中考)
项斯《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江西省中考题)
《浣溪沙》《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6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5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4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3
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山行》教案1
《鲁山山行》阅读练习(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3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1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ppt课件1
《赠刘景文》mp3音频朗读
《山行》ppt课件(30页)
《鲁山山行》练习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