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墨池记
曾巩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大意,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学习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3.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及王羲之和墨池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导入新课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
曾巩 ( ) 王羲之( ) 羡慕( )徜徉 ( )
其信然邪( )楹间( )学舍( )强以仕(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①强以仕 ②被于来世 ③尝极东方 ④深造道德
3.填空:
(1)王羲之,字 ,临沂人, 代著名书法家。后人评他
的笔势说“ , ”,并称他为“ ”。
(2)曾巩,字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
整体感知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3.“羲之之书晚乃善”这说明了什么?后世之人不如他的原因是什么?
精读细品
1.作者由学习书法要勤奋推论到修养道德,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抚州学官王盛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目的是什么?( 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 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4.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从而理解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的道理。
归纳总结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课堂质疑
1.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2.完成教师质疑
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 )
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 ) ④遗风余思 ( )
⑤尝极东方 ( ) ⑥学固岂可以少哉 ( )
⑦推王君之心 ( ) ⑧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
A.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B.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C.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D.以临于溪 临池学书
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有地隐然而高 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C.信然邪 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4.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 )
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5.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
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