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金黄的稻束》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7-02


《金黄的稻束》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和课标

1 本课是《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选修中第四单元中的一片诗歌,这个单元的标题是大地的歌吟,单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并且还要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意蕴,体会诗人个性化的语言,我觉得这首诗在本单元中虽然是略读篇目,但就体现单元目标的情况看,还是比较重点的一篇,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首诗比较明显的体现了诗人将抽象的哲思和感性形象的有机结合。

2 学生的现状是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只能建立在表层的诗意把握上,一部分同学可能还存在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师还做不到万全的放手,必要的点拨提示应该还是很必要的。

二、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

(一)、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及诗风,对诗歌意象及作者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2能力目标 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通过对疑难诗句的突破理解诗歌的抽象哲思与感性形象的融合

3情感目标 体会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感悟生活中的哲思。

(二)、过程与方法

这首诗虽然短,但有一些意象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例如“疲倦的母亲”“伟大的疲倦”“静默 静默”等等。所以要达成目标必须先读懂诗歌,所以在安排教学时在帮助学生读懂诗歌这一环节上刻意设计了几个帮助学生把握诗意的问题:1诗人以“稻束”写起,那它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想到了怎样的人?2这两个意象有相通之处吗?3诗人在诗中都用了哪些词来修饰母亲这一形象的?你怎么理解的?(这几个问题在最初设计时,是想让学生自主进行的,但尝试后发现时间太长,所以改成了问题询问式)让学生在思考分析钟把握诗意和异性,预设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也适时的进行了点拨提示。课后反思时发现这方面可能太在意时间而没能照顾到全体,对部分同学来讲思考的时间也欠缺了一些。

读懂诗歌把握了诗意后,对本诗的象征意义自然就有了把握,之后的重点就是对作者在诗歌蕴含的哲思的把握了,这一难点的突破口就是一些疑难句子的分析理解,所以安排了小组之间的交流探究,也明确了时间和要求,只不过是提示的含蓄了些(你千万别忽视了哪些难解之句,这可能就是突破口哦)。达标训练的完成以选做的方式,让学生能把问题思考的深入些。

三、目标达成情况及反思

 可以说本课基本完成了课前制定的目标,各个环节之间充分的考虑了自然的过渡问题,思考回顾学生课上的问题完成情况,觉得针对第一节第二节的探究问题可以改换一下形式,都以探究的形式可能会更好一些,在读后对问题思考如果适当的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可能就可以弥补一下照顾全体的问题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郑敏《金黄的稻束》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ppt课件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练习题
《金黄的稻束》mp3音频朗读
《金黄的稻束》导学案
《金黄的稻束》教学设计2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4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3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2
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金黄的稻束》教案2
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金黄的稻束》教案1
《大地的歌吟》(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边界遥望)教案1
《金黄的稻束》教案1
郑敏《金黄的稻束》原文阅读
《金黄的稻束》赏析
《金黄的稻束》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