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专题“叶”》学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8-07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叶脉、写叶的 文章,让学生了解有关叶的知识,理解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叶相关的知识及其价值,收集有关“叶”的古诗句。
2、到野外或公园欣赏各种各样的叶的风姿,收集各类型的树叶标本,然后每个小组把本组成员共同收集的叶子进行归纳,统计,观察,研究;最后小组交流,整理,把自己的发现形成发言稿,等待班级交流,展示。
3、自读《专题 叶》相关的诗文。
学习重点:认识叶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
学习难点:描形赋义地写叶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第   一   课   时  (总第    节课)
【学习目标】认识叶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重点、难点)
导入:
生活中人们往往赞美花的鲜艳、娇媚,而对叶有所忽略,其实叶也有美丽的外表、动人的身姿。我们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自然,收集了一些树叶标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
学生展示叶的图片资料。(不同季节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说叶: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发现探究的结果。(可从种类、形状、颜色、季节特征、生长环境等方面介绍)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植物的叶子千姿百态,各有风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叶的风韵。
合作探究
1.探究叶的颜色:
不光不同种类树叶的颜色不尽相同,就是同一片树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也呈现不同的颜色,为自然界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总的来说,初萌的叶芽是鹅黄的;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秋天的叶子是红色的,飘落的叶子是枯黄的。
(1)、专题中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叶子是       的,飞坠的落叶是        的,题诗的叶子是        的,初萌的柳芽是         的。
诗人为什么注重叶的色彩的描绘?请结合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
四首古诗咏叶,都写了叶的色彩。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与叶所处的季节有关,与                                     也有内在的联系。
譬如,《山中》一诗中叶色是枯黄的,这一色彩用来                    
                    是再恰当不过了;《红叶题诗》中叶色是通红的,叶片上
                                  ,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可见诗人们着意描写叶色,是为了                                       
(2)、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
其美学原理是:
生活中所说的“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的含义是:
 
 
2、即使树叶是那么普通,它也有其价值。叶子有哪些?说说看它有哪些作用(功能)呢?并就某一方面稍作简述。
 
总结:同学们的反映真灵敏,老师自叹不如。叶的作用是如此巨大,难怪文人都喜欢借助叶来表达情意。
3.引导认识叶的精神作用:
叶的作用真是巨大,叶对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叶在精神上对我们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借鉴作用 ,试作一探究:
 
树叶的作用不仅在于它的自然价值,还在于它的精神价值。它点缀自然、陪伴童年、启发思念、引发幽情、激发赞颂、呼唤热情,它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活力的展现,它有着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优质扶持红花、敢当配角的精神等等。┄┄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叶的声音: (学生集体朗诵《绿叶的声音》)
课堂小结:
自然界的叶子是如此生动、可爱、鲜活;叶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有人从一颗嫩芽中看到了生机、力量,也有人从一片枯叶中看到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在文人的眼中,叶更成了描写讴歌的对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下一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叶与文学,叶与人生。
布置作业 (读叶)
课后请同学们研读专题内的诗文,各用一句话对它的要点加以概括;并阅读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
第   二   课   时(总第    节课)
【学习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中对叶的描写,学习作家写叶的艺术方法。
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和叶有关的成语,名言,诗句。如说某人做事马虎,会说“粗枝大叶”;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我们形容景色会说“枝繁叶茂”“绿叶成荫”“枫叶似火”等;俗语中,我们会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还学过许多和叶有关的诗句。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叶”不仅长在我们的身旁,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渗进了我们的思想里,文化中。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叶子的天地,一起来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启示。
【吟“叶”篇】
在你的记忆库里,还有类似的成语和诗句、名言吗?请写在下面。
叶的成语:
 
叶的名言:
 
叶的诗句:
 
【议“叶”篇】
1、看来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大都对叶情有独钟。他们往往把叶作为描写讴歌的对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请结合课本中的诗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宣宗宫人 《题红叶》:
 
王勃 《山中》:
 
杨巨源 《城东早春》:
 
刘湛秋 《绿叶》:
 
歌德 《二裂银杏叶》:
 
青勃 《绿叶的声音》:
 
总结:看来叶在精神上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启发、借鉴作用。文人墨客往往借鉴叶或点缀自然、启发思念或引发幽情、激发赞颂之情或热烈呼唤青春和活力。
2、读《一片树叶》,议《一片树叶》
读《一片树叶》:不仅古代诗人对叶情由独钟,现代作家也写了许多有关叶的文章,我们来欣赏日本著名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体会作者对叶的感情。
《一片树叶》一文,用文学的笔触生动记叙了叶从             的过程,让我们领悟到                        
议《一片树叶》:
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本文的重点应放在哪一段?
(3)有树叶的生命过程,作者领悟到了什么?
(4)读了本文,你的联想和感悟是什么?
(5)本文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3、你能否从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得到某种启示吗。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叶”专题,我们知晓了叶的有关知识,感受了叶的精神价值。叶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学习叶的精神品质,做一片发光发热的绿叶。
第三课时(总第    节课) 
【写“叶”篇】
导入:
同学们,通过两节课我们寻叶、赏叶、说叶、读叶、议叶,了解了许多有关叶的知识,感受了叶的精神价值。叶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叶,给了我们无尽的启示。这节课,我们要拿起手中的笔,运用描形赋义的方法,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幅你们心目中的叶。
语文实践活动:
某校八年级某班开展了题为“绿色 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写作:
1. 以“叶的风姿”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
(2)详尽描述各种叶子的风姿
(3)画出所写叶子的形状、色彩附于文后。
2、以“叶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仔细观察(2)大胆联想(3)以叶抒情或以叶喻理
布置任务:
【制作书签】选取你所钟爱的叶,动手制作叶脉书签,送给你最喜欢的人,最好能根据不同的赠送对象创作小诗一首,随书签赠送。(附: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加热去叶肉   晒干加压     平展叶片  彩笔勾画   剪裁成形)
欣赏叶脉书签制作过程后,就你制作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叶”专题,我们知晓了叶的有关知识,感受了叶的精神价值。叶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来衬”正是它最好的写照。让我们学习叶的精神品质,做一片发光发热的绿叶吧!
教(学)后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专题“叶”》同步练习
《专题“叶”》教学设计3
《专题“叶”》学案
《叶》专题——一片树叶导学案
《叶》专题——诗三首导学案
《叶》专题——四首古诗导学案
《专题“叶”》flash素材
《叶》专题教案3
专题《叶》练习题
第五单元《专题叶》ppt课件4
《落叶》图片素材(4张)
《专题“叶”》ppt课件3
《专题“叶”》教案2
《“叶”专题》课堂实录
《专题“叶”》教学实录
《专题“叶”》ppt课件2
《专题“叶”》教案1
《专题“叶”》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