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物入侵》教案4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15 |
警惕生物入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列举典型事例和运用具体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体会本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文章总分总结构。默读课文4-8段,自主学习两个事例;学习运用典型的例证来阐述道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物入侵”这一现象,明白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系统,要按照客观规律对待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使用典型的例证来讲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生物入侵”这一现象的危害,增强遵循科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抓住题目中“入侵”二字导入生物入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提问:哪位同学说说本课有哪些要注意的字词?
积累词语:绝妙、蔓生、纤弱、婀娜、葛藤、滇池
2、提问: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以美国引种葛藤和中国引种水葫芦为例,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原因、过程、结果。告诉人们引进物种是好的,但要“警惕生物入侵”。
3、提问: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本文的结构是:
总(生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分(举例:生物入侵打破了生态平衡,及其后果)━━━━总(呼吁警惕生物入侵,维护生态平衡)
三、研读课文,把握内涵
1、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否给“生物入侵”下个定义?
引种物种不当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灾难。
2、“生物入侵”究竟会带来哪些“生态灾难”?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些危害的?
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经济发展(威胁人类健康)。作者通过典型例子(葛藤和水葫芦)告诉我们这些危害。
3、课文介绍的是“生物入侵”,为什么开头与结尾都要提及“生态平衡”?
引种葛藤与水葫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结果事与愿违。文章结尾提出以当地物种为主、谨慎引进外来物种的原则,这是合乎科学规律的,从而保护了生态平衡。
文章介绍“生物入侵”的目的,在于提醒我们注意保持生态平衡。所以,开头结尾都提及了“生态平衡”,起强调作用。
四、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语言有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你能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吗?
2、文中有许多带引号的词语,说说其作用?
引号的作用:
(1)特殊含义:如“挤”死、“吃”光
(2)特定称谓:“大地医生”
(3)强调(着重指出): “称霸”“肆虐”
(4)引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语言极富表现力,文章的内容也因此而通俗生动起来。
五、合作探究,拓展深化
1、除了文中讲到的葛藤和水葫芦的例子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灾难,你还能找到一些关于“生态入侵”的例子吗?
文章第6小节,还有课外,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 食人鲳等。
2、面对“生物入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
文章第10小节:以当地物种为主,谨慎引进外来物种,保护生态环境。
六、布置作业
1、(必做)以“我是怎样成为‘非法移民’的”为内容写一段话。
2、(选做)
(1)假如你身处在“生物入侵者”肆虐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办?
(2)时间已进入了二十二世纪,这时你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对人类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课后小结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