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二年级上 >>
古诗两首《敕勒歌》《望庐山瀑布》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06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庐山风光录像。
   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生”生出。“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九天: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指句读,齐读。
    (2)观看课件,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2)观看课件,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文诵读15首
《风娃娃》评课稿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4
《八角楼上》教学反思(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案1
《八角楼上》知识点
《八角楼上》教案3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2
《八角楼上》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案3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学参考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课堂实录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二》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知识点
《树之歌》教案(3篇合集)
《树之歌》教案3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习作范文汇总
《雪孩子》教学设计5
《雪孩子》教案4
《雾在哪里》课堂实录片段
《雾在哪里》教案4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