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4-12-22 |
课前本打算花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评论孔子和孟子的高低之分。结果课真的上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真知灼见纷至沓来,讨论得火星四射,很过瘾。于是,放弃了试卷和练习的讲评而把整节课都交给了学生们去探讨。
由于之前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不同评判角度,而这些角度又有难易之别,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意识到孔子与孟子表达形式的不同的背后,其实有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政治大背景和他们讲论道理的对象的不同。说得比较深刻。有的同学说:“孔子善于想,孟子善于说”,有的同学随机补充道:“孔子想得深,孟子说得浅”,概括得未必圆融但确也颇有些道理。
林林总总,讨论的后半部发集中到了两个问题“气场孰强孰弱”与“气质孰高孰低”,讨论随即也渐入佳境。同学们在讨论中逐渐意识到言语的表现形式和人物性格气质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张力关系。
最后我把范温在《潜溪诗眼》中的论述呈现给学生们(圣人未尝有过,其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有馀之韵也,视孟子反复论辨、自处于无过之地者,狭也。)处理得水到渠成,恰到好处。比较满意。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